收藏本站( Ctrl+D )

第170章 苏轼1(2 / 2)

莞莞类卿,但我是卿。苏东坡能怎么办呢,当然是宠着自家陛下,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啦,苏东坡扶额苦笑jpg

俞悦:“我们总会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遇见苏东坡。我最早关于他的记忆好像是《念奴娇·赤壁怀古》。

后来上了高中,高一的时候要背诵《赤壁赋》。就总想骂几句。这些拗口、生僻、冗长的古文背来有什么意义。

也总埋怨苏轼这家伙,人生感悟也太多了,只要他东坡先生被贬一次官,要背诵的诗文便要多一篇。

但如今高一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印象里佶屈聱牙的《赤壁赋》好像也记得不太清楚了。

直到我刚毕业工作以后,有一天下班,我在地铁的一张海报上又看到了他的《赤壁赋》。

写的是那句‘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那一瞬间,尘封的记忆如同一颗子弹,在多年后正中我的眉心,击中如今已经满身戾气的我。

我似乎又看到了屏风与明月的交织,露珠与水光相会。而苏轼就驾着一叶偏舟,飘浮在辽阔苍茫的江面上。

悲凉的萧声中,他沉吟着那句‘寄蜉蝣于天地秒,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仿佛就在我的耳边响起。

直至随着地铁到站的提示音响起,我又被裹入了人流,被列车急促的拉到了下一站,这张海报须臾之间已经成为了过去。

我好似忽然明白为什么要背那些书了,大概是为了让我们在满地的六便士中,也别忘了抬头看看月亮。

大概这正如苏轼所写:‘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九州一色的霜:学的时候老师让背其实也只是囫囵吞枣,等自己长大了以后才会在某个瞬间知道这些文字有多美。

明月松间照:无论你是何种心境,各种境遇,总能有古诗古文把你的想表达的东西完美地描述出来。

草莓奶糖:翻译:老祖宗就是我的嘴替。

北宋之前的老祖宗们细细品味俞悦透露的这一星半点的苏轼的这篇《赤壁赋》,不少人慢慢瞪大了双眼。

韩愈拍案叫绝:“好!这苏东坡,果然不愧他的绝世天才之称!一篇《定风波》,一篇《赤壁赋》,他当得!”

李贺自从上次李世民让李亨为他重开科举以后,也是进士及第,如今和韩愈一起在朝为官,此刻听到老师的点评,同样也是击节赞叹。

韩愈看着自己这个同样惊才绝艳的天才学生,语重心长:“长吉,为师通过天幕拜访过药王老先生,将你的情况细细说明。

老先生与后人探讨后,判断你得的乃是后世所说的‘抑郁症’,也就是我唐人所说的心病了。

药王说此种病症如今在我大唐并无药石可医,但自身开朗乐观些也是有利于你的病情恢复的。

如今你进士及第,眼看就要一展抱负,恒海爱惜自身,莫要思量太过才是。”

李贺向韩愈行了一礼:“学生谨记。”

虽然他有时病症发作起来根本不受控制,但,如今太宗陛下已经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为了母亲,为了老师,为了太宗陛下的提携,也为了不辜负俞悦和后世之人对他跨越千年的叹惋,李贺告诉自己,他一定会战胜病魔。

俞悦:“在北宋那个熠熠生辉的年代,苏轼有六十六年漫长而滚烫的人生,我们跟着他重新走一段。

宋仁宗景佑三年,二十七岁岁的苏洵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儿子苏轼。苏洵一共三次三女,但是长子长女和次女都早早夭折了。

而且苏洵也不是什么靠谱父亲,前面我们说过,这家伙从小不好好读书也就算了,他还不事生产四处游玩。

他十九岁娶了眉山富家千金程夫人为妻后,仗着妻子多金且持家,苏洵更是四处浪荡不着家。

所以可以说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程夫人都是丧偶式育儿的状态,苏洵醒悟过来都是他二十五岁的时候了。”

九州一色的霜:真的好可惜,程夫人把他们兄弟俩抚养长大,结果还没来得及享福就与世长辞了。

草莓奶糖:破防了呜呜呜。

苏洵也破防了,他发私信给自己的妻子。

[私信]北宋—苏洵:夫人,我这次回家后,就不来京城了,让他们兄弟俩去闯吧,我就陪着你到老。

[私信]北宋—程夫人:好。

经历了这一遭,程夫人也觉得她该为自己好好活一次,苏洵虽然半生荒唐,但对她确实很好,这一次,他们就厮守到老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