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二章三把火
正月一过,整个世界都活了,枝头的残雪犹在,嫩绿照样迫不及待的却不是什么好事。作为一个高明的君王。最重要的不是什么事情都要去做好,而是用对人,把事情做好。陈燮的话其实是有坑的,朱慈烺没听懂,实际上影藏的东西,还是“权利”二字。“权利”需要监督和制衡。否则就会像脱缰的野马,谁都不知道会冲向什么地方,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取消了司礼监,就是君权的一个重大让步,但是这个让步也是有限度的,所以朱慈烺下一句话就道:“都平身吧,取消了司礼监制度,今后国家之事,大体上由内阁主导决断。然涉及军国大事。或内阁不能决断者,由朕主持召开御前会议定夺。”
御前会议是个什么东西?随着朱慈烺的解释,大家都明白了。平常政务,由内阁决断,但是涉及到军事、法律法规的制定、宗室,这一类问题,内阁不好独断的问题,都可以在御前会议上进行商讨解决。而御前会议的参与者为内阁成员和各部尚书。
总的来看。这一制度的出现,昭示着君权很主动的后退了一大步。过去那种票拟和披红的制度被取消后,皇帝对国家的诸多事务,不再进行过多的干预。还是这个制度,皇帝却把军队、政策制定、宗室这些权利抓的更紧了。结合之前的内阁廷推制度,不难看出,表面上皇帝对国家的权利放松了。实际上一个对内阁成员有一票否决权的皇帝,他的权利其实更为集中了。反过来看,国家的具体政务的决断,却变得更为民主了。
不管怎么说,这是继朱由检改组锦衣卫和东厂之后。大明君王又做出的一个重大的政治举动。这一举动通过邸报和报纸传达全国之后,没有一个官员不激动的表示,“圣君在朝”。
但是在这一天,却不仅仅有这么一个事情发生,接下来朱慈烺又道:“朕决定开恩科,但是又觉得当前的科举制度还不完善,打算进一步改良。还有就是考成法,朕以为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需要进行一点小小的改进,这里说出来,朕还年轻,经验不足,疏漏是难免的,请各位爱卿斧正。”
太监出来,给各位大臣发文件,一人一份,大家都看看。两个事情,第一个是恩科,参加科举的年龄进一步调低了,直接搞了一刀切,35岁。不管你是啥级别的,35岁之前科举之路就结束了。理由很简单,国家抡才大典,选出来的人才,需要至少十年的时间从七品做到二品,根据新的廷推制度,你才有资格参加廷推。皇帝在廷推的时候拥有的特权不过是一个指定的参选人员和否决权。也就是说,朱由检的内阁廷推制度,给自己留了余地,这一点朱慈烺没去改。皇帝是有权特指一个资格不够的人参选廷推。能不能过,基本上问题都不大,为什么会这么说?皇帝特指的人都不能如何,大臣们到底想干啥?这点面子都不给?
好吧,这一条其实是潜规则!
不管怎么说,科举这个对大臣的冲击不小,不仅仅是年龄问题,还有考试内容也改了。八股作为开国以来最公平的科举项目,如今也改了。怎么改的?今后考试,有三个主要内容,各占三成的比例,还有一个附加内容,占一成的比例。什么内容呢?第一,八股文,还得做,但是只要做一篇就够了,不用写太多。第二,数学,连数都不识,你也好意思当官?这不是祸害百姓么?第三,格物学,这个格物学的涵盖就光了,不单单是农学了,还设计工商、水利、交通、航海等等学问。想当官,你就得去学这些东西,不要求你都精通,至少要能及格。附加的一门学科,叫做时事政治。就是对过去的三年,国家发生的大事情,进行一些简单的问答。如果连这个你都考不及格,赶紧洗洗睡吧。
科举的事情还不算完,考成法补充办法才是割肉的刀。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里面出现了一个新生事物,统计局。六科之道吧?这是皇帝的助手,现在这六科变成了七科,多了一个统计局,干啥呢?县以上的官府,每年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吏部在考察一个官员的时候,必须要看他在任期间的这些统计数字,作为恒定一个官员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