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朴酷文学>历史军事>越南1954> 第五十七章 不能走太近的人

第五十七章 不能走太近的人(1 / 2)

陈丽春娇小妩媚、衣着得体,本就是上流社会的名媛,现在作为新总理的私人代表兼新闻发言人,更是容光焕发、魅力四射,并且词锋犀利、谈吐不凡,毫无疑问地成为酒会焦点。

女人地位低,越南女人地位更低。

多妻制度一直延续到现在,一些越南男人视女人为奴仆,让她们从事最辛苦的工作,赚钱养家。更有甚者,把自己的女人乃至女儿当成商品,卖给人-贩子或妓-院。

陈丽春无疑是越南女人中的另类,看着她意气风发、侃侃而谈的样子,吴莉君崇拜到极点。

酒会成了她一个人的舞台,阮文馨继续呆这没意思,找了个借口先走了。走之前又叮嘱了一番,让李为民小心点,别被殃及池鱼。

既然来了,不能不与熟人打招呼。

正准备把未婚妻介绍给美国大使馆的熟人,陈丽春突然侧身笑道:“女士们、先生们,这位就是政府难民委员会委员李为民先生,李先生刚从北方考察回来,对难民情况非常熟悉,想知道什么可以问他。”

“李先生您好,我是美联社记者,我们在飞机上聊过,很荣幸再次见到您。瑈夫人刚刚提到难民委员会,提到您的新身份,这是不是意味着您是琰总理入主嘉隆宫后任命的第一位官员?”

这个家伙对政治的兴趣远大于对难民的兴趣。

李为民暗骂了一句,微笑着回道:“科奈恩先生,再次见面我同样很荣幸。至于难民委员会委员,您可以理解为带有人道主义性质的半官方职位。我的主要工作是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协助政府救助和安置急需帮助的难民。”

“不是正式官员?”

“至少政府没给我发薪水。”他耸了耸肩,众人顿时哄笑起来。

一个记者又要提问,李为民干脆放下酒杯,一脸凝重地接着道:“尽管日内瓦和平谈判正在进行,和平曙光已经出现,但大批北方难民仍从四面八方涌向河内、海防两个城市,他们经历长距离跋山涉水,到河内或海防时都已精疲力尽、身无分文。

截止我回来前,两个城市周边已自发建成六十多个难民营,食物、干净的饮水和医疗等条件严重不足,国际红十字会、天主教会及北方的一些慈善团体正想方设法筹集粮食和药品,但相对于数以十万计的难民,他们的努力始终是杯水车薪。”

一个不是来自香港就是来自新加坡的记者,急不可耐地问:“李先生,难民问题如此严峻,政府打算怎么应对?”

“政府当然不会坐视不理,所以琰总理正式上任的第一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难民委员会。具体措施正在加紧制定,但在我个人看来,在难民救济和安置这一问题上,法方应承担更多义务。

这不仅因为法方应对那么多人流离失所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且迄今为止法方仍控制着军事、治安、交通、民政和财政等主要机构。如果法方不承担责任,不予配合,那么难民救济和安置措施制定出来也很难付诸实施。”

一语中的,法国高官一声不吭,美国外交官深以为然,连一些国军军官都连连点头。毕竟总理府现在要什么没什么,你让人家怎么去救济?

既然已经当上这个官,就要像那么回事。

李为民顿了顿,一脸诚恳地说道:“在此,请允许我代表难民委员会,对美国政府表示最衷心的感谢。虽然和平谈判正在进行,但和平并未真正降临,北方乃至南方一些省市仍战火不断。

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美国国际开发署使团正在抢修河内至海防的5号公路,美国特别技术与经济使团正在改造海防码头,我回来时已投入三艘驳船,并且在同时扩建河内机场。为分流难民、缓解河内和海防的救济和安置压力提供了巨大帮助。”

……

立场明确,有礼有节。

更难得的是精通越语、法语和英语,根本不需要别人翻译,一口气回答了十几个记者的二十多个问题。

难怪伯伯和丈夫非要她拉着他一起来呢,对付记者游刃有余,形象又好,果然帮新政府长了脸,打响了舆论战的第一枪。

陈丽春暗赞了一个,接过话茬回答那些他刻意回避掉的敏感问题。

未婚夫谈吐自如、神采奕奕,整个一风度翩翩的外交官,吴莉君从未像今天这么高兴这么骄傲过,笑盈盈地站在他身边,心里美滋滋的。

刚跟美国大使馆的几个熟人说了几句话,一个五十多岁,穿着灰色西服,头发一丝不乱,戴着眼镜,双目炯炯有神的中年人走了过来,伸出右手招呼道:“李先生年少有为,蒋恩铠,认识李先生很高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