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81(1 / 2)

念高中和念初中相比, 又有一些变化。

高中的知识比初中要深奥多了, 作业也多了不少, 可是对于杨宁馨来说, 这都不是个事儿。

前世的她, 是从书山题海里摸爬滚打过来的, 相对于现在的高中, 那时候的作业不知道多了多少倍,这个年代的高中, 杨宁馨觉得,学习氛围还是很轻松宽和的。

教科书的难度深度都比不上前世, 很多的理论知识现在看起来更是浅显易懂,杨宁馨重新学一遍高中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 不断从已知的东西里吸取到新的内容,就好像在咀嚼白面馒头一样, 越嚼越香。

X县一中的老师对于杨宁馨和邱成才这两个名字并不陌生, 开学的第一天, 聂主任就找到了班主任办公室, 特地把她喊出来, 交代班主任曹老师:"这可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你得好好的培育,三年以后咱们县的高考榜首说不定就是她呢。"

曹老师是个四十来岁的男人, 他笑看了一眼杨宁馨:"哟,杨宁馨你这么有名气啊, 就连聂主任都知道你啊。"

高中部和初中部的老师之间隔着一条鸿沟,两边都不带讨论成绩,特别是每年期末统考,堂堂的县一中竟然被一个乡中学给盖过去,初中部的老师们哪里还能到处去宣扬,都只是默默的盖住,不想让别人知晓。

曹老师万万没想到杨宁馨竟然不是一中的嫡系弟子,和蔼的问她:"你初中部是哪一个班的?"

聂老师有些尴尬:"咳咳,她是大塘中学的学生,不是咱们学校初中部的。"

"啥?"曹老师推了推眼镜,又重新打量了一眼杨宁馨:"你初中没在一中念书?"

杨宁馨笑着点头:"没有啊,老师。"

曹老师对她的兴趣马上没有那么大了——县一中的老师总觉得自己的学生才是最好的,至于乡中学来的,不过是凑巧发挥得好罢了。

"你回教室去吧,不耽误你了,要好好学习啊!"聂主任看到曹老师似乎兴趣缺缺,有些挂不住,把杨宁馨打发了回去,轻轻咳了一声:"曹老师,这女娃儿可真是了不得,初中三年,每一次统考,她都是全县第一,除了语文以为,其余科目差不多都是满分。"

"真的?"曹老师坐正了身子,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主任,你没开玩笑吧,咱们一中的初中部,竟然出不了一个能压住她的?"

"我没和你开玩笑!"聂主任一脸严肃:"今天来找你,就是想和你说说这个杨宁馨,她还要半年才十一岁,懂我意思了吗?"

曹老师大吃一惊:"这么小?看她个子也不矮啊!"

"真的只有这么小年纪呢。"聂主任点了点头:"咱们可要好好培养她,让她去考中科大的少年班。"

"对!"曹老师激动得满脸通红,要是他能培养出一个中科大少年班的学生,那就会名声大噪。

"好好关照着,咱们学校也就她还有点希望了。"

自从聂主任特地交代以后,曹老师就对杨宁馨格外关心,每次排座位,杨宁馨都是教室里最好的那个位置,交代班上的同学要多关照她:"杨宁馨年纪小,你们都要好好爱护她。"

找了杨宁馨到办公室,每次都是夸赞她,督促她学习:"杨宁馨,可千万要保持第一的成绩啊,名次不能落。"

杨宁馨没有让曹老师失望,每一次考试,她都是年级第一名。

曹老师乐得合不拢嘴,自己真是捡了个宝贝!

然而,杨宁馨的重心却不只是落在学习上,她还有一个关注的重点,那就是做买卖。

卖书、卖中草药、卖冰棍、卖凉茶,这些都是她最基本的生意,高一完毕的暑假,她本来想趁早去广东转一转,做点批发生意,可家里人都不赞同她出远门:"小六,你才多大的人,就想着去那么远的地方,不行,绝对不行!"

杨宁馨看了看自己的小手小脚,好吧,其实她也知道自己还小得不能单独出门闯荡,就是带上几个哥哥都不会让家里人放心。

她也设想过让狗蛋去城里开个小烧烤摊位,可现在还没到机会——大家的日子还都过得紧巴巴的,哪有啥闲钱去吃烧烤,至少还得到二十一世纪初才行,现在的生活水平还支撑不起小零食摊位的盛行。

"小六,真没必要那么拼,咱们有饭吃有衣穿就很好了。"王月芽安慰着杨宁馨:"没事的,咱们家的日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总比解放前连饭都吃不上好。"

"奶奶,咱们不能总是拿着苦日子比哇,咱们得展望未来!"杨宁馨有些气馁,家里的老人都是一种知足常乐的心情,谁都没想过要挣很多的钱大富大贵。就挣钱这事情上头,杨宁馨觉得熊芬倒还是有进取心,只可惜她人笨,又要被束缚在生产队出工,所以没办法腾出空去做买卖。

王月芽哪里知道杨宁馨想了那么远呢,她乐呵呵的笑:"好好好,展望未来!"

"奶奶,我说的是真的!"杨宁馨看着王月芽一脸糊弄的笑就有些无语了:"奶奶,我跟您说,可能很快就要分田到户了哟!"

"分田到户?啥意思?"

王月芽坐直了身子:"你听谁说的?"

"我们政治老师说的呀!他说去年安徽一个叫小岗村的地方,有个生产队偷偷的弄了个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包干方法,这模式得到了上头的肯定,我们政治老师说啊,说不准以后咱们农村就是这样了呢,不再是生产队一起出工,是各家各户自己干自己的活儿,田地都分到各户去了。"

"有这样的好事?分田到户?"王月芽喃喃出声:"不可能吧?"

"奶奶,咱们就等着看吧,或者真的有这么一天呢。"

"行,咱们一起等!"王月芽的脸色露出了向往之色。

杨宁馨的话没有多久就真的实现了。

在她念高二的这年寒假,大塘公社召开了各大队以及下属生产队的大会。

杨宁馨不知道会议上说了些什么,她只知道杨林江回来的时候,走路跌跌撞撞,似乎没有力气,可再仔细一看,又好像是在朝前奔跑,不过踩在坑坑洼洼里边,有些走路不稳当。

广播里响起了杨林江嘶哑的声音:"今天在生产队保管室开会,各家派两个人过来,会议重要,不得缺席!"

杨国平因为腿有残疾,不能前去,杨家就派了王月芽和杨水生做代表,其余的人则在家里等着,一心想知道这重要的会议到底是说些什么。

会议开了很长时间,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王月芽和杨水生才回到家。

"娘,到底咋一回事哩?"

一家人都围拢了过去,熊芬心里头着急,王月芽都还没落座,就赶着上去询问。

"好事、好事、大好的事情!"王月芽一脸的兴奋,眼睛里神采奕奕,看上去完全不像一个年过花甲的老者。

"大好的事情?"杨家人都眼巴巴的望着她:"啥事情哩?"

"分田到户啦!"

王月芽简单的一句话,成功的让屋子里的人忽然爆发出一声欢呼。

"真的?"熊芬拽着杨水生的胳膊乱晃:"真的能分田地啦?"

"什么叫分田地?又不是一辈子都给你的!"杨水生把胳膊从熊芬的钳制里抽了出来:"是国家分给咱们种的,人不在了还得收回去,又不能子子孙孙传下去。"

"分给咱们种也行呀,毕竟有自己的田地了。"熊芬眉开眼笑:"能分多少?"

"这个说不清,每个生产队还得量一下地,再看看队里有多少号人,按着人头分的哪。"杨树生摆了摆手:"还早着哩,这些事情弄好估摸得两三个月。"

"我看应该用不了两个月,春耕之前就要弄好。"杨土生乐呵呵的笑:"春耕前不弄好,咋知道哪块地是谁家的?大家干活都不上心了。"

王月芽拢了拢花白的头发,点了点头:"我瞅着也就是一个来月就能弄好,一个生产队能有多少田地?几个人一组量下去,不过两三天就给弄完了,最要紧的是该怎么分,得有个法子出来,免得有些人总觉得自己吃亏了,少不得要过来吵闹。"

一丘田里肥力都有不同,更别说是一个生产队,哪块田靠近水源,哪块田又肥力足,谁家心里头没小九九,不惦记着?丈量田地是小事,分配才是大事哩。

湖泉村分田到户倒是弄得比较快,队里没有太多挑刺的头儿,杨林江分配上头也做得比较公正,先把队里的田地丈量好以后,按照队里的人头平分,每个人差不多有八分地,然后根据田地远近肥瘠进行搭配,户头里人数一样的,就用抓阄的法子来拈田地,这法子弄下来,生产队的人都没意见。

咋还会有意见呢?能够有自己的田地就已经很满意了,更何况队长并没有藏私,他自己都是抓阄抓回去的地——老天爷的意思,还能说三道四不成?

第一百八十六章

分田到户以后,农村的气象一新。

这项政策真是深得人心,队里的土地按人头平均分配到各户,每年只用缴纳少量的稻谷抵扣农业税,剩下来的部分归各家自己所有,如果粮食吃不完,还会有国家收购,卖粮食也是一笔收入来源。

最要紧的是,生产队不再集体出工,因为是给自家种地,大家积极性很高,平常需要用一天才能做完的活儿,现在半天就弄好了,耙田犁地,都不用催,做得利利索索。

干农活的时间缩短了,一些勤劳的乡下人就卷起铺盖进城找事情做,这时候改革开放伊始,到处都开始新建工厂,工地上要的是人,只要吃苦耐劳就能找到事情做。虽然不正式,可每天都及时结算了工资,到工地上做小工五毛钱一天,大工翻倍有一块钱,要是运气好老天爷不下雨,一个月里竟能干上二十来天,这收入就很可观了,刨去自己的个人花费,一个大工在工地上干一个月,回家能交给媳妇十多块钱。

进城的乡下人多了,城里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居委会办的小饭馆显然不够用了,有人开始试探着去了工商部门办了营业执照,也开始摆小摊开小炒的店子,工地附近尤其多,都是民居里营业,全是口碑力荐,一传十十传百的过来吃饭。从外边看,根本不知道这里有饭馆,门口连招牌都没有一块,只有走进那房间,看到墙上挂着营业执照,才明白原来这是吃饭的地方。

除了饭店,私人招待所也迅速发展起来,有时候一条街都是做这个营生,主人家挤着睡在一两间房里,剩余的房间都租了出去,租屋子的乡下人睡的大通铺,又差不多都是在工地上做事情的,推开门进去,一屋子的汗臭。

杨水生和杨土生也加入了进城找事的大军之中。

X县不算是个发达的县市,没有太多的工地,所以机会少,想要找份事情做实在为难。这时候没有什么固定的建筑工程队,全是例如中建五局之类的国营单位承包。每天一早,管工地的项目经理就会派几个手下员工拿了牌子到那里一放,外头排队的乡下人就开始朝里边走,要是这天需要五十个做小工的,数到第五十个,牌子竖起来,后边的人就可以回去了。

"明天记得早点来哟。"

招工的小伙子善意的笑着:"我们这里是八点上班,可一般七点半就开始招工了。"

杨水生和杨土生两兄弟进城之前,杨宁馨就和他们俩说,做大工的人比较缺乏,好找事情干,工资也高,让他们去学一门手艺再找事情做:"与其每天起早去排队等着做五毛钱一天的小工,还不如做一块钱的大工,咱们不着急去找事,先把本事练好再说。"

杨国平和王月芽都觉得杨宁馨说的没错:"小六说得对,咱们不缺这几天挣钱的时间,先去学门手艺再去找事情做。"

熊芬在旁边听了憋得脸红:"做小工都不用学,也有五毛钱一天!我娘家哥哥就是出去做小工,上个月挣了十块钱,他留了五块钱回来哩!"

"你是想要进大钱还是进小钱?"王月芽对于这个媳妇的鼠目寸光已经见怪不怪:"家里出钱给水生去学手艺,你还有意见还是咋的?"

"我……"熊芬心里确实有意见,可是她又不敢反驳王月芽的话。

她反驳也没用,反正杨水生也只听他老娘的。

"什么你啊我啊的,这事儿就是这样定了,水生土生每人去学门手艺,不吃亏。"王月芽眯了眯眼睛,想起了一件事情:"工地上泥工要得最多,都去跟隔壁队上那个章师父学泥工,顺带还学门木工,让你爹教你们,技多不压身。"

王月芽特地去供销社买了两瓶好酒,带着杨水生杨土生兄弟俩去了章师父家,说明来意摆出了十块钱:"这是我们家给的拜师钱,师父你可别嫌弃。"

章师父看到杨家这么客气,乐呵呵的把钱给收下:"得,这事儿也不难学,你们兄弟俩跟着我呆一两个月工地自然就能摸明白里头的门道。"

杨水生和杨土生跟着章师父在工地上做了两个月,虽然是免费,工资都算在章师父身上,可却收获颇多,怎么和泥、怎么弄出水泥灰浆的配比、怎么砌砖,经过实际,弄得清清楚楚。

章师父是个厚道人,也不指望卡着学徒的钱给自己涨收入——学徒都是算的小工工钱,而且还并不一定能拿满,最开始那一个月,只有三毛钱一天,工地上嫌弃他们俩是零基础,能给点钱已经不错了——过了两个月,章师父满意的点头:"你们可以单独去找事干了,记着一点,做事不能贪图快,一个砖一个砖都要砌平整了,砌出来的墙要笔直的一面,跟镜子一样平整。要是只顾图快,手脚马虎,这墙少不得要出问题的,那可是了不得的大事,你们要记在心里,晓得不?"

杨水生和杨土生都很感激章师父,千恩万谢的出了师。

出师以后就到工地上单干了,开始和章师父一个工地,人家只算八毛钱一天,两兄弟合计着总比做小工好,自己去找不一定就能找到,那些工地的人不熟悉,或许不会用你。再说两人底气还不足,毕竟没离开章师父单独做过大工,在这里练练手也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