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81(2 / 2)

两个人在这工地上又做了两三个月,差不多做满了五十来天,每人挣了四十块钱,开心得说不出话来,每天发钱的时候,攥着那几张钞票心里头就激动得不行——他们也是能挣大钱的人了,家里的负担可要减轻许多啦。

以前不能出来做事,只能在生产队出工,看着小六带着几个哥哥去卖凉茶绿豆汤,心里都很愧疚,双抢正是天气最热的时候,娃儿们推着板车在机耕道上一天天的走,一边走一边吆喝,他们这些做长辈的在地里看着,都觉得心酸。

现在可好了,他们能挣到钱了,娃儿们也不用这样辛苦了。

捡着个不用干活的时候,又正好是周末,杨水生和杨土生两兄弟回了一趟家。

这么久没回去过,自然是要回家看看,第一是把工钱送回去,第二是看看爹娘媳妇和娃儿,第三,怕家里的田荒得久了,得去刨刨地才成,要不这犁头也会生锈哩。

"爹,娘,我们回来了。"

王月芽陪着杨国平坐在堂屋里头说话,听着外边有动静,探头一看,就见着杨水生和杨土生兄弟俩从外边走了进来,两位老人乐呵得不行:"水生,土生,都该快一个月没回来过了哩,这一次咋隔了这么久?"

"娘,这老天爷赏饭,天气好,工地上连续好久没歇气哩,想着多挣点钱再回来,这一拖就空了二十多天。"杨土生抬手擦了擦额头的汗,笑得挺开心:"等以后能正儿八经的做大工,有一块钱一天了,我和二哥凑着再去买辆自行车,也能天天骑着回家来,不用到外边工棚里挤着睡。"

再买辆自行车?杨国平与王月芽呆了呆,还不晓得两个媳妇怎么想哩。

说起杨家的自行车,那也是经历了曲折的。

最开始只是杨树生买了一辆,过了七八年以后,杨水生和杨土生也买了一辆自行车,家里有两辆车,走亲访友的就方便多了。更别说几个娃儿夏天骑了自行车去卖冰棍儿,每年得挣一笔小钱。

然而,杨树生的自行车最终报废了,卖到废品回收站,只卖了几块钱。

"大哥,你没车不方便回来,就骑我们的自行车吧。"杨水生和杨土生都不是个计较的,主动提出把自行车给了杨树生骑,尽管熊芬气得眼睛鼓鼓的,可这事儿轮不上她做主,她也没法子插话。

然而杨树生拒绝了:"哪能哩,说好这车是你们的,我咋能拿?不要紧的,我先攒攒钱,过两年再买一辆新的。"

"不行不行,大哥,你骑吧,你没自行车就不方便回来了。"

看着三兄弟互相谦让,杨宁馨瞅着都有些着急,索性给他们出了个主意:"不如这样吧,我娘去城里和我爸爸住一块儿,就不用骑自行车了,这不就结了?"

她已经替廖小梅想了个挣钱的法子,住到木材公司的职工宿舍去,顺便到那些工地学校那边出个早点摊子啥的,每天总得有一两块钱收入。

"这咋成?家里总要有人照顾爹娘,怎么能全去城里呢?"熊芬有些着急,大嫂去开早点摊子,谁知道她每天能挣多少钱?要是她给自己昧下了,不交给爹娘,那他们不是吃亏了?

"我们要她照顾啥?小梅你只管去就行了。"

王月芽和杨国平没有反对,小六想出来的主意,肯定能挣钱!

第一百八十七章

廖小梅进了城,熊芬心里头很不平衡。

闭上眼睛就仿佛看到钞票一张张从天上落下来,她拿盆子去接,可钞票都飞着朝盆子外边跑,全落到旁边廖小梅的盆子里。

熊芬又心疼又生气,迈开步子就朝廖小梅那边跑,还没跑到她面前,脚下踩了个滑溜溜的东西,整个人就朝后边倒了过去。

就在她后脑勺快要着地的时候,从旁边冲出一个人,一把扯住了她:"娘!"

狗蛋的力气很大,扶住她慢慢站起来:"娘,你这是在干啥?"

"我抢钱哩……"熊芬梦游一般指了指旁边,狗蛋有些莫名其妙:"哪里有钱抢?"

熊芬清醒过来,刚刚她这是做了个白日梦?

看了看站在面前的牛蛋,她一拍大腿,忽然想出了个好主意。

不能让廖小梅把好处捞尽了,总得派个人去监督她!

"狗蛋,你不是想跟你大伯娘学做饭菜吗?现在她去城里开了个早点摊子,你去给她帮帮忙,打打下手哇!"熊芬越想越合适,派了狗蛋进城,既可以学门好手艺,又能防止廖小梅私吞钱财,再好也不过了。

"我去城里,家里的地咋办哩?"

狗蛋有些犹豫,他确实想学门做饭菜的好手艺,到时候开个饭馆啥的,可现在家里就他一个主劳动力在,要是他也进城了,那地不是荒了?

"嗐,你也真是想不通,这不还有我和你三婶在吗?农忙的时候,你们就都回来,忙上几天把活干完了又可以进城去了。"

熊芬扯着狗蛋就去找王月芽和杨国平,把她的想法说了下:"爹,娘,你们看这样中不中?大嫂一个人摆摊也够辛苦的,让狗蛋去帮忙,推着车子出摊那就可轻松多了。"

"嗯……推着车子……这倒也是一个主意。"

王月芽点了点头,听说廖小梅出摊是一个人扛着活动小木桌走到工地那边去的,要是狗蛋把自行车骑了过去帮她搬东西,那就轻松多了。

"行,就让狗蛋也进城去吧。"

就这样,狗蛋骑了自行车进了城,住在杨树生那里,大房间用砖头砌了起来,一分为二,狗蛋睡一间,杨树生夫妻俩睡一间。

狗蛋把车骑走了,家里就没多余的自行车了,杨水生杨土生两兄弟商量着要再买一辆自行车,那倒也是实际情况决定的。

只不过,王月芽听着两个儿子说起睡工棚,有些发懵:"你们没去你大哥那边睡哩?干嘛睡工棚?"

"大哥那边太挤了,小六回来就和大嫂睡,大哥和狗蛋睡一间,那屋子隔开出来就一小条,翻个身都困难,我们还不如另外找个地方睡。"

"去招待所睡呗!"王月芽听着两兄弟这么说,叹了一口气:"挣到的钱总是要花的,别这么省着,钱不是省出来的!"

"娘,能省一点是一点哩。"杨水生憨憨的笑着。

谁也不希望挣到的钱就这么乱花了出去,杨水生和杨土生两兄弟很少去住招待所——这一点点钱哪里够天天招待所的住着,就是私人开的那种,一间屋子里睡十来个人的,他们也舍不得,得花一毛钱一晚上哩!

两兄弟瞅着工地的小棚子里要是得了空,没堆什么材料,就捡了烂席子铺着,盖床薄被对付着睡,好在现在这九月的天气还暖和,睡在外头倒也不觉得冷,要是到了十月份,只怕是得花钱去住那种私人招待所了。

"睡什么工棚!"王月芽想想儿子竟然每晚跟露宿一样,很心疼:"你们不去大哥那边,也得去住招待所啊,不是说只要一毛钱一晚上吗?不过是两毛钱的事情,干嘛要苦了自己?挣钱归挣钱,该花钱的地方还是要不能省,懂不?你们睡工棚看着是节约了钱,可万一受个风寒感冒啥的,吃药不说,自己身子吃亏,落得不舒服哩!"

杨水生和杨土生笑了笑:"没事,娘,我们俩这年纪还撑得住。"

"年轻时候不爱惜身体,年老的时候落一身病,看你们跟谁说去!"王月芽的声音变得有些重,瞅着俩儿子摇了摇头:"节约钱可不是这样节约的!"

"知道了,娘,您就别说了。"两兄弟从衣兜里掏出一卷钞票来:"这个月挣了十七块多,吃饭花了七块多,剩了十块。"

王月芽接过那卷钞票攥在手里,一脸心疼:"快,去洗把脸,好好歇息歇息。"

两兄弟点了点头,转身朝厨房那边走,还没走到门边上,就见着熊芬和刘玲玲探头探脑的朝这边张望。

看着自家男人走了过来,刘玲玲有些兴奋,又带着一丝羞涩,不好意思上前喊杨土生,这边熊芬已经迈着肥得像柱子一样的腿跨过了厨房的门口,开心的大喊了一句:"汉子,你可回来了!"

都说久别胜新婚,夫妻俩差不多快一个月没见面了,这次瞧见自家男人回来,刘玲玲和熊芬都很开心。

刘玲玲赶紧拿了脸盆打水:"来洗个脸。"

毛巾也给拧好,递到了杨土生手里,一边上下打量着男人,心里头美滋滋的。

熊芬在那边拦着杨水生问了个不停,干嘛这次隔了二十多天才回来,挣了多少钱,交了多少钱给老娘,杨土生站在她身边,几乎成了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正在接受妈妈的教育一样,耷拉着脑袋,问一句回一句。

"嫂子,快让二哥进来洗个脸,歇歇气。"

刘玲玲出来倒水,见着杨水生灰头土脸的站在屋檐底下,一副精神不振的样子,赶紧喊住熊芬:"有啥话,等会回屋子说去。"

熊芬这才把杨水生给放开:"快去洗把脸,回房再说。"

杨水生答应了一句,飞快的朝厨房里头走了过去。

熊芬瞅着杨水生的后背,开心的咧着嘴笑。

现在的日子可真是好过了,男人去城里找事情做,一个月能弄个七八块钱回家,狗蛋跟着廖小梅进了城出小摊儿,一心一意的攒媳妇本,牛蛋早两年初三毕业考了个中专出去,就不用家里管了,不用学费,国家还给补助,毕业以后国家包着分配工作,牛蛋就是城里人了,吃的是商品粮,公家饭,跟他大伯一样哩。

"媳妇,"杨水生跨步进来,脸上带着讨好笑容。

熊芬站起来,一步步挪到了他面前:"这次攒了钱下来没?"

杨水生点了点头,弯腰把脚上的解放鞋给脱了一只,把鞋垫抽出来,从下边拿出了两张一块钱的钞票:"这次给留了两块钱。"

熊芬的眼睛一亮,伸手接了过来,一只手搂住了杨水生的脖子,凑着脸过去,"吧唧"一声,亲了他一口:"汉子,你可真能挣钱。"

"要不是家里要人照顾,你也可以跟我去城里头找事情做哩,我做大工砌墙,你就做小工挑灰桶,咱们一起挣钱就攒得更多了。"

杨水生叹了一口气:"没办法,爹娘在家里,家里总得留人。"

熊芬的眼睛盯住那两张钞票,脸上也有些闷闷不乐的神色。

她有些想不通,为啥大哥大嫂都能在城里呆着,她和刘玲玲就一定得要在乡下窝着哩?公公婆婆也不是动弹不得一定要她们照顾,为啥就不放她们也进城去哩?

地里头的话,农忙的时候大家一起回来做,用不了几天就完了,菜园子浇水这事,婆婆还能做得动哩,再说不还有刘玲玲在吗,留她一个人在家里就行了。

"我明天得跟娘去说一嘴,看看能不能让我跟你一块儿进城去。"

熊芬想了想,自己还是最好去找王月芽商量一下,她觉得王月芽这几年越来越好说话了。

——或许人年纪大了,心慈了不少?

周末的杨家非常热闹,外边做事情的人回来了,念书的人也回来了,除了在省城念中专的三个娃儿,其余的人都在。大家围成一桌吃饭,杨国平和王月芽坐在最中间,旁边是儿子媳妇孙子孙女,两人看看这个,看看那个,乐得合不拢嘴。

桌子上放了五个菜碗,有两个菜里能看到一块块的肉片,两个蔬菜一个骨头汤,放在以前,这可是过年才会吃到的东西。可是现在杨家经济状况比原来好多了,王月芽手里供开支的钱也多了,每次周末孩子们回家,她就必定要跑到大队合作社去称一块肉,一根大骨,保证菜里边能见到肉。

廖小梅的菜本来就做得好,现在有了足够的原材料,做的菜就更好吃了,坐在桌子旁边还没动筷子,就闻到了香喷喷的味道。

"大嫂,你这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杨土生夹了一块肉放在嘴里嚼,一边赞扬着廖小梅:"工地那边几个卖早点的,就你生意最好。"

廖小梅笑了笑:"我一个人哪里能忙得过来,幸亏有狗蛋帮我。"

熊芬的耳朵竖了起来,生意好?那廖小梅到底交了多少钱在婆婆手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