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伯庸下朝的时候趁着皇帝身边的大太监从自己身边路过的机会,表明自己有些话想要私下跟皇帝说。
“崔大人,您稍等片刻,老奴这就去禀告圣上。”作为皇帝身边的大太监李连衣自然是知道有些老臣不想在朝堂上讲的话,事后便会私下跟皇上说。而他也是做惯了这传话筒的。
“有劳李总管了。”崔伯庸道。
如今的皇帝可以说是一位勤勉为政,爱民如子的好皇帝。对于大臣们经常因为意见不合各抒己见的时候也绝对不会阻止的,反而认为只有大臣们都是尽心尽力的为了江山社稷才会争辩。
“听李连衣说你有话要同朕说”大魏帝道。
崔伯庸将曹智贤的书信递交到大魏帝的面前,“这是臣的门生曹智贤写于臣的。”
大魏帝有些纳闷,这崔伯庸将他门生写给他的书信给自己看又是何意不过大魏帝倒是很直接的就将书信拿起来一览。结果却被书信里的内容给震惊了。
“你这门生书信里面所写的可都是真的”十亩地就能产接近万斤的粮食,简直就是不可思议啊随便说一句,大魏国有一条祖训,那就是皇室子弟每年四五月播种的时候必须都要亲自下地去参与劳作。当然作为皇室子弟必然跟普通的庄户不一般,但至少也不能让他们五谷不分,四肢不勤。
因此书信里面所写的十亩地大魏帝是知道的,而且他也知道现如今一般的十亩地最多的产量也不过就是在四五千左右。这还得要风调雨顺,与百姓精心呵护才行。否则的话,能产个三千斤左右就已经是很不得了的事情了。
可这书信上面所说的简直就是匪夷所思。
“你这门生是在哪里任职”不怪大魏帝起疑心了,这种事情一看就让人怀疑是否是下面的人胡编乱造的。
“曾任临沧县的知县,如今已是通判。”崔伯庸道。
“临沧县”大魏帝只觉得这个地方熟悉的很,可就是一时之间又想不起来自己到底在什么地方曾经听说过这个地方。
“曾被圣上封为清平县主的林舒就是出自临沧县的。”崔伯庸道。
大魏帝想了许久都没有想起来自己到底是在哪里听说过临沧县,如今被崔伯庸这么一提醒顿时就想了起来。乐得一拍御案,道“对对对,就是林舒。”
“其实这红薯也是这位清平县主种的,我那门生也不过就是一个传话的人罢了。”崔伯庸道。
大魏帝一愣,“这红薯是林舒种的”显然是没有想到。
“是,听曹智贤说这红薯是清平县主从一位番邦人手里买下的。”大魏国本来就有红薯,只不过因为没有人知道这红薯究竟应该怎么种,再加上价钱昂贵所以自然也就没有多少的百姓会选择去种了。
“不错,这红薯的确是那些番邦人带进来的。”大魏帝点点头。只是他没有想到原本认为毫无用处的红薯怎么原来居然这么厉害,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大魏帝眼睛都冒着红光,从前他们是不知道这红薯的好处,自然觉得可有可无,可是现在知道了自然也就不象从前那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