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新房子(1 / 2)

莫小林在罐头厂的平静日子就这么不紧不慢的过着, 上班儿,下班儿, 吃饭睡觉,热情的大姐大妈们知道他家里人已经开始给他相对象以后,也都消停了下来。

坐办公室的工作清闲又舒适,没有了那些老是打听他家庭情况,想要给他介绍对象的大姐大妈们,莫小林这阵子心情一直不错, 经常揣一把糖在兜里, 有空就找厂里的老人们聊聊天儿,说说话。

老头儿老太太们也是有自己的交际圈子的, 莫小林又去供销社买了两次糖才打入他们的小圈子。

回收站老大爷的小圈子人员复杂, 有跟他一样的看门老头,也有战场上退下来的老兵,还有从政府退下来的科长处长什么的,不管是谁,地位如何他们活的够久,又经历了战乱和平到新华国建立,见证了国家最开始最艰难的时期, 丰富的人生经历, 让他们总是有很多故事可以说的。

厂里退休或者即将退休的老头老太太们, 属于工人阶级的小圈子,他们大半辈子都在工厂里,特别是新华国成立以后, 工农阶级翻身做主人,把他们和工厂更紧密的结合了在一起,刚开始困难的时候,厂里有些宿舍楼和厂房都是他们自己建起来的,所以他们以厂为家,爱厂爱家,对自己工人的身份自豪不已,即使干了一辈子,仍然是个普通工人牙都掉光的陈大爷说起他年轻时候的风光历史,和工厂一起的岁月变迁,依然挺直了腰,相当的骄傲自豪

更别说还有好些经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成了高级技工或者工程师的睿智老人们,他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部励志剧,不仅让莫小林积累了写作素材,还让他受益匪浅。

在老人们中间混久了,又听他们讲了那么多以前过日子的艰难,莫小林对现在没油没肉,啃糙玉米饼的生活也不再抱怨了。

穿到这个年代,虽然缺少油水,没有上辈子那样的大鱼大肉,可也能填饱肚子。

国家虽然秩序混乱,百废待新,可至少有国有家,有可爱的军人们挡在外面,不用经历战火流离,能呆在平静的小县城里上着班,写点儿东西,赚着稿费,再想想怎么把神奇的空间丰富丰富,或者跟人换点儿肉票,多吃一顿肉,家里的老娘准备给他介绍一个什么样的对象上次的奶糖侄子们一人半个吃的,可怜兮兮的,这个月放假的时候得多买点儿回去。

这么想一想,这样的日子,过起来也是有滋有味儿的,必须得细细品味,好好珍惜才行。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的很快,这个月莫小林不仅工作的时候脑子停不下来,下了班还要到处走走看看,找人聊天儿讲故事,晚上回到宿舍又得忙着把一天的收获都写下来,这样忙起来,好像没怎么感觉到时间的流逝,一个月就过去了。

因为今天要回家,莫小林一下班儿领了工资,就急急忙忙回宿舍收拾东西了。

家里什么都有,他又只回去住一天,把他娘特地交代,把他没穿过几次的工作服收起来准备带回家,莫小林就开始清理这个月的钱票了。

从空间里拿出一堆钱和票和这个月发的工资放一块儿,除了这个月开始要上交的一半儿工资十多块钱,先拿出来放在一边,其他的都是他自己的私房钱了。

数了数,上个月剩的钱和这个月的工资稿费加起来现金还有六十七块五毛钱,加上他这一阵子到处转,用钱跟人换的两斤糖票,半斤肉票,三尺布票,两张肥皂票,再加上他自己的供应,几张工业票,香皂票怎么的现在也算身家丰厚了。

有了钱就得花,莫小林也不是个节约的人,出了宿舍,就先去了供销社,准备把身上的票都换成实物。

莫小林也没在城里买过肉,经验不足去的太晚,哪怕因为月底发工资,供销社多加了供应,肉也还是已经卖光了,门口的肉摊子都收了。

没买到肉,莫小林也没时间遗憾失望,急忙又挤过去买糖去了。

三嫂肚子里的孩子快要出生了,老娘早就跟他念叨,要是能弄到糖票就多买点儿红糖回家,所以莫小林除了给孩子们买了三两奶糖,把剩下的糖票都买了红糖。

又去买了肥皂、香皂、蛤蜊油,还用工业票买了两双胶鞋,准备拿回家给爹娘穿,除了那三尺布票,莫小林嫌太少,准备以后多凑点儿再说,其他的票据都让他用完了。

这时候刚发完工资,买东西的人很多,莫小林买完了东西,好不容易才提着一大包挤了出来,在门口歇了一会儿才转身往公交站走去,准备回家。

这时候的房子盖的简单,挖上地基石头砖头往上堆,架了房梁屋领子,盖上瓦片就完事儿。

现在也不是农忙,老莫村的人姓莫的占大多数,乡里乡亲沾亲带故的,帮忙的人多了,房子就盖得更快了,就一间屋子,砖瓦也都在院子里,不到二十天就忙完了。

莫小林回来的时候,老莫家的砖瓦房已经盖好了,莫老爹和莫大娘也搬进去好几天了,家里的孩子们搬进了老两口以前住的老房子,中间用剩下的石头和砖隔了半面墙,现在孩子还小,都睡在里面的炕上,以后长大了分开睡也方便。

这样不仅孩子们自己睡的新鲜又高兴,莫大林和莫二林两夫妻这几天,没有孩子在炕上挤着,也都睡得松快多了。

所以莫小林这次回来的时候,老莫家的气氛很好,在院子外面就能听到家里的欢声笑语了。

看到莫小林拎着东西回来,莫大娘刚满脸笑容的接过他手里的东西,刚准备坐下歇歇,莫大林就笑的裂着嘴凑过来,拉着莫小林去看新房子了,二林,三林和孩子们也一起,都跟过去凑热闹了。

新房盖得敞亮又结实,漂亮的红砖房在周围一圈儿灰突突的泥土房里,异常扎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