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的人也陆陆续续去了下面的县城和镇上,还没来得及涨价的就赶紧多买些,可这样捡漏的人一多,很快各地粮食价钱都涨起来了。
大米涨到了二十文一斤,碎米都涨到了十五文,连糙米都十文了。
万长生再一次跟他叔感叹,幸亏听平安师傅的,囤了许多,老家亲人也不缺粮了,不然得多着急呀。
孙宏宇更担心北境的情况,西南外族都蠢蠢欲动了,本就干旱的蒙族会老老实实不动?
他不是很相信。
如果是以前,说不定他会给军营去信问清楚情况,真的需要,他会立马赶过去,但现在他有些不舍得了。
傍晚回家,晚餐桌上热热闹闹的一家人,三个月的馨儿一逗就笑,跟他还特别的亲,小平安还能不时地跟他论论医学,长生白天偶尔被他骂,回到家又会陪他溜溜弯,消消食。
这种日子很美。
上个月平安生日之后,长生还正式给他敬了茶,办了席。
现在长生就正儿八经的是他的徒弟,师徒如父子,比之前的叔正规了许多,尽管对外还是称叔、叔爷爷。
平安这几日跟师傅就待在药庄,当然大部分的时间他仍跟着先生读书做文章,再看看医书,偶尔被师傅拉去新作坊。
新作坊基本落成。
什么叫基本落成,无他,房子成了,院墙还在砌,院里也正在铺石子,原本只打算盖一个大房子,一边酿酒,一边制酒精。
后来想想,还是砌成两个院子,依着围墙再砌两排厢房,住人的地方就不缺了,粮食啥的,也有地方堆。
放货的地窖就挖在两个小院下面,酒和酒精放地窖最好。
这样一来,两个月就没了。
李铁匠的成品终于完工了。
整整两套蒸馏器,一个月前就送来了一套,平安一看就不对劲,有些细节做的不够到位,简单安置后一试,果然不行,这样蒸馏出的量太低,成本会高出许多。
这次李师傅在他们取货时说,再要不行他就打算金盆洗手了,这些东西看着不算难,却花了他很多的心思。
方霄忙着秋收,早已经回谷去了。
明万里带着王春几人在安装,这些东西不可能让外人知道,李师傅如今也不是外人,他已经跟孙思成签了二十年的协议,这二十年他只为孙家打铁,铁匠铺这个月就会搬至药庄来,李家人愿意,也可以进药庄生活。
但李家人表示暂时还在城里住,孩子读书方便些。
万长生住的客院,药庄本就两个,两个小院连在一起,中间只隔了道墙而已。
李家人也简单,夫妻俩人,上有父母,下有一双儿女,长女今春刚出嫁,嫁的就是本地人,条件不错,生活不用愁,儿子还小,才八岁,刚进私学读书。
他家要进庄住,随时就能进来。
孙文见半上午已经过去,放下了手中的课本。
“平安,你现在已满九岁,后年二月份可以县试看看,十岁的童生不是没有,有些地方甚至有九岁的童生,我看你最近心思有些散,按理你父亲的事已解决,没什么要你操心的了。
如果你是担心战争爆发,大可不必,因为这不是你要担心的事,更何况我以为边境偶尔打仗也是常有的事,不容易成大的战争,除非是”
平安知道,师傅说的是,除非是连连干旱,民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