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电影的成功,总是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
如果美国梦的泡影被彻底戳破,这种心灵鸡汤电影,受众必然变窄。
等到反鸡汤文化流传开,这类片子落在很多人眼中,就会变成虚假、做作和煽情的代名词。
罗南还记得,曾经生活在太平对岸的时候,到了2010年之后,很多搞房产中介、搞会议式保健品营销甚至做传销的,都将《当幸福来敲门》列入新人培训必看电影,其泛滥程度甚至与《感恩的心》有的一拼。
谁能想到,这部影片后来被众多机构用以充当洗脑工具。
一些评分网站上许多给《当幸福来敲门》打一星的用户,就与这些人有莫大的关系。
恐怕在那些饱受培训摧残的人眼中,恨不得给这部影片打负分。
不管怎么说,《当幸福来敲门》已经上映了,未来很多销售公司和培训机构多了一份培训工具。
罗南考虑,很有必要申请版权保护,任何公司或者个人将《当幸福来敲门》用以培训,都必须支付高额费用。
曾经有段时间,罗南只要看到这部影片,脑袋里面就不自觉的响起毕业后第一培训时,被忽悠着唱的《感恩的心》。
心灵鸡汤很好喝,但喝多了,容易整个人都中毒。
好莱坞的励志电影,千万不能当真,即便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类型,里面能有一半符合事实,就算非常有良心了。
《当幸福来敲门》这片子,基本资料来源于克里斯-加德纳本人的口述,其中有没有加油添醋,只有他本人清楚。
然后材料到了沙海娱乐编剧们的案头上,根据好莱坞的编剧原则,以及要让影片增加看点,符合商业励志片的要求,必然要大刀阔斧的进行改编。
很多不温馨、不理智,并且有些黑暗的情节,首先就要排除掉。
比如股票经纪人这个职业,不可说的事情实在太多。
最后出来的电影作品,必然要变成众多大厨一起动手,根据市场需要精心烹制而成的大餐。
至于其中使用了多少调料,放了多少添加剂,甚至连参与烹饪工作的人都说不清楚。
所以,好莱坞的励志电影,当娱乐看看就好,千万别往嘴里喝,中了毒的话,好莱坞的片商可不负责解毒。
单从电影的角度来说,这部影片有相当的质量,虽然属于冲奖类的影片,但内容更加偏向于商业,不会让观众看了觉得影片很闷看不下去。
何况,这个年代的威尔-史密斯自带观众效应加成。
威尔-史密斯的巅峰期,再烂的电影到了他手里,都会变成票房爆棚的热门商业片。
罗南非常清楚,没有开启“捧儿狂魔模式”的威尔-史密斯,是好莱坞最具有商业号召力的明星之一。
甚至,这个时期的威尔-史密斯,商业号召力已经在汤姆-克鲁斯和汤姆-汉克斯之上了。
《当幸福来敲门》在戛纳电影节成功首映,剧组和使馆影业也开始如火如荼的运作冲奖事宜,能从戛纳电影节拿个奖项回去,对年底的好莱坞颁奖季肯定有所帮助。
当然,使馆影业的专业团队看得也很清楚,同样战略性的放弃了金棕榈,将主要目标放在了评委会大奖和最佳男演员两个奖项上面。
不过,威尔-史密斯在最佳男演员奖项上有一大强力对手。
使馆影业法国分公司得到消息,评委团诸位评委在看过迈克尔-摩尔的《华氏911》之后,有几位欧洲评委提议将小布同志列为最佳男演员候选人选。
一位女评委直接公开表示:我们的确严肃考虑过,是否要给予小布“戛纳影帝”。
而且从《当幸福来敲门》上映法国当地媒体的反响来看,威尔-史密斯竞争最佳男演员也没有压倒性的优势。
欧洲媒体不出预料,基本不怎么买《当幸福来敲门》的帐,对于美式心灵鸡汤的评价,大多偏向于负面。
“充满了好莱坞式的俗气。一切失败、堕落者,一切底层民众都能在其中得到一种虚幻的、肤浅的心灵慰藉。但请清醒,你也许没有精明的数学头脑,也许不善言辞,你也许就一无是处,你还能成功吗?这种好莱坞式的英雄主义,其实是用一种巧合的特殊性去蒙蔽生命的普遍性,从而成就了一种伪人性。”
“这个片子是宣扬和制造令人愉悦的假象,而不是道出真相,所以感动不了人。”
“典型的美国励志片,有点假有点滥情,很反感这种美国梦和成功梦的模式,现代社会的骗局,只能把艰难的生活变得更艰难。”
“《当幸福来敲门》,好莱坞宣传所谓美国梦的又一伎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