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朴酷文学>其他类型>南宋之霹雳风云> 第一百九十七章 活罪难逃

第一百九十七章 活罪难逃(1 / 2)

欧阳轩写给曹二狗的信只有四个字,正是这四个字让城中的新附军活了命。曹二狗虽不明白欧阳轩为何突然之间改了主意,但他认得那遒劲有力“投降免死”的四个字确系欧阳的笔迹,当即便同意了请降。城中的大部分人自然是喜出望外,却也有少数人试图反抗到底,却被双手双脚捆了,连同武器一起交给了霹雳军。这些人中有的是常元的党羽,还有人则是双手沾满了百姓的鲜血,他们知道自己的罪行肯定会被清算。霹雳军对这些新附军的态度是死罪可免,但活罪难逃。

欧阳轩之所以改变主意,既是因为李爽和鲁德之的劝阻,也是因为“除恶务尽”的命令下了之后,他也隐隐感到不妥。李爽提出异议的原因是从经济角度,当前霹雳军治下虽然有十余万人,但由于各项事业的快速扩张,劳动力极为缺乏。蒙古人桀骜不驯也就罢了,可新附军士兵可都是极好的劳动力,俘获之后送到矿洞做劳役最是适宜。鲁德之的理由则是其慈悲心肠泛滥,他认为上天有好生之德,应少杀慎杀,还在嘴里念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让人哭笑不得。

让欧阳轩最终给曹二狗写信的,则是主管刑狱的杨秀才也说了四个字“以法治国”。这四个字让欧阳轩猛然也意识到自己“除恶务尽”的命令何止是不妥,甚至会给霹雳军事业带来极大的损失。从政治上讲,如果对被包围的敌人一味地赶尽杀绝,必然会使蒙军特别是新附军在今后的战斗中困兽犹斗,不利于分化、瓦解等政治手段的使用;从军事上讲,人在绝境中会因救生欲望爆发出强大战斗力,如果不接受投降会使新附军拼个鱼死网破,这将大大增加霹雳军士兵的伤亡和弹药消耗;从法治上来说,虽然欧阳轩在霹雳军一言九鼎,但绝不能个人凌驾于集体决策之上。“投降不杀”虽然是欧阳轩自己提出来的,但经军政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已不是个人主张而是霹雳军基本政策。作为上位者来说,不能凭个人好恶施政,更不能朝令夕改。

没有船只又搭不了浮桥,河东岸的蒙军干瞪着江源城炮声连连却无可奈何,甚至不敢靠近河边——离河近了会被炮击,只能派斥候暗中观察。曹二狗接管了江源城后,随即在城中升起了旗帜。河东岸的蒙军见了那大大的“曹”字,知道江源已被霹雳军夺回,便悻悻退军了。蒙军占领区也有夏粮要收割,由于人口逃亡严重,也严重缺乏劳动力。蒙古人、色目人是不屑于劳动的,这些新附军士兵自然就需要尽快回去收割夏粮。

就在蒙军主力退走之时,纵火的那半支蒙古百人队也到了穷途末路。在夏大根带着两艘船以自杀式攻击下,这支蒙古骑兵的马匹一部分掉入了河中淹死,一部分则留在了河东岸,只能做到一人一马。这在霹雳军骑兵追来之前,倒是可以做到游刃有余。毕竟可以远远地射箭,打不过还可以跑,霹雳军只能守住城寨和屯垦点,却根本守不住辽阔无垠的麦田。成熟的麦田秸秆在烈日下已变得干燥酥脆,被火油引燃便成燎原之势,一时间烧得噼噼啪啪,空气中弥漫着混杂了麦香、焦糊和烟尘味。

蒙军骑兵一边纵火,一边驱赶着前来救火的人群。人群中有不少是参与收割的霹雳军士兵,他们知道在此平原地带不能与蒙古骑兵正面对抗,只得远远退后。人群在军官的组织下,有序撤退到沟渠和池塘等马匹无法冲锋处,结成一个个防御阵形,并开始建立防火隔离带,以阻断火势向远方蔓延。所幸的是麦田虽然干燥,但由于植株矮短,所需要的防火带并不需要太宽。麦田之间也有不少的沟渠和田埂,也减缓了火势的蔓延。

霹雳军的骑兵循着浓烟而来。这两个连的骑兵虽然也是一人一马,但由于得益于寡妇崖的收获,所骑乘的都是健马,稍弱的战马都淘汰做了邮马,故行进速度并不比蒙古骑兵差多少,不一会儿便追上了纵火的蒙古骑兵。蒙古骑兵只得一边往北逃跑一边纵火。只不过由于骑术的差距,霹雳军骑兵始终追不上蒙古骑兵,有几次反倒差点失去了目标。在崇庆府城北十余里的乌尤驿附近,霹雳军指挥官见蒙古骑兵走位飘忽不定,便兵分两路夹击蒙古骑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