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学书院落榜的消息从临海传开,如长了翅膀的鸟,北飞至宁海。
方孝孺看出了廖铭几次想要说话却张不开嘴的不安,盘算了下日子,料定参与府学考试的结果已经出来,便喊住了再一次路过的廖铭:“镌永,为师曾教导你行事当坦荡磊落,遇事莫要惊慌失措。如今你进退失据,欲言又止,这是何故”
廖铭低着头,思考着措辞。
门外传来脚步声,一个儒袍弟子走了进来,对方孝孺深施一礼:“恩师,书院外有一名为郭琏者求见,说是旧友。”
“郭琏”
方孝孺眉头一皱。
这个名字并不陌生,这可是国子监最早出来的人才,与现在的祭酒李志刚同时被皇帝朱允炆提拔出去的人才。
听说郭琏此人这些年平步青云,早年间进入吏部,后来接替黄子澄成了青州知府,任上尽职尽责,将青州府治理得不错。今年年初考核时,被提拔为礼部侍郎。此时他出现,想来不是访亲寻友,而是代表朝廷而来。??
“请吧。”
方孝孺轻声道。
“且慢。”
廖铭连忙拦住,低声对方孝孺道:“恩师,郭琏这个时候来想必没安什么好心,府衙已是张榜,我们正学书院可以说是一败涂地。”
方孝孺微微闭上眼,眉毛轻颤。
一败涂地
是何等惨烈的失败才会用到这个词
方孝孺嘴角动了动:“林嘉猷、廖镛他们现在应该很是挫败,让他们回书院吧。告诉他们,承担得起输,不失奋起而追的勇气,方能渐行渐远。求索学问,谁都需要迈过几道坎。”
廖铭哀伤不已:“是我们愧对恩师教导”
方孝孺呵呵笑了笑,起身道:“无妨,他日重来便是。去吧,将郭琏请进来。”
廖铭担忧:“就怕他是来奚落恩师”
方孝孺摇了摇头:“国子监出来的人,可没几个善奚落的小人,尤其是官还能越做越大的人。去吧,让我看看他带来了什么话。”
廖铭无奈,只好出门去请。
郭琏经历过了诸多历练,已经不再是当年初出茅庐的小小监生,但见到方孝孺,依旧是整肃衣冠,深施一礼:“弟子郭琏,见过老院长。”
方孝孺脸色微微一变。
老院长
这是国子监监生对自己的称呼,已经多年没人这样喊过自己,正学书院的弟子要么称自己为恩师,要么称山长。
“这个称呼,不敢当。”
方孝孺叹息,微抬手还礼。
郭琏淡然一笑,打量着方孝孺:“多年不见,老院长身体依旧康健,令人欣慰不已。当年教导之恩,我等自不会忘。今日郭某奉旨意而至,没有提前送帖,还请老院子海涵。”
“奉旨意”
方孝孺凝眸。
果然,郭琏的到来是建文皇帝朱允炆的安排。
方孝孺带廖铭等人行大礼,方孝孺高呼:“臣方孝孺接旨意”
郭琏连忙上前,将方孝孺搀扶起来:“陛下只是有些话想让郭某转知老院长,并没有下明旨。明旨一下,便成了皇命不可违背,而陛下并不想为难老院长,尊重老院长意愿。”
方孝孺眼眶湿热,谢恩之后起身。
郭琏看着有些苍老之态的方孝孺,有些叹息。
说实话,方孝孺是一个老好人,为人确实不错,与人善良,为人忠孝,又是个大儒,讲解起学问来鞭辟入里,深入人心。
只不过,方孝孺当年实在是不应该坐在国子监儒学院院长的位置上却想着朝廷中的事。你教书就教书,培养几个好弟子才是你的使命,结果呢,你非要参与到朝廷纠纷之中。
因为一场大雪,天寒地冻,你非要建文皇帝下罪己诏,承认自己犯了错,让老天别冷风吹,这也就是几年前还有人信你,若你现在去国子监说这话,估计会被人搁热气球送到天上去,告诉你什么是高处不胜寒。
还有,倭国进犯阳江,杀了大明军士,掠夺了大明船匠,建文皇帝已经磨刀霍霍,勒紧腰带准备干架了,憋着一口气呢,结果呢,你跳出来非要说宽容宽容,友好友好,礼仪礼仪。
这才惹怒皇帝,将你直接从国子监踢出去。说到底,皇帝之所以不留你在金陵,只是因为你的学问出了问题,也不是你的能力不足以继续胜任国子监教学,而是因为你人不在朝堂,非要往朝堂里钻。
钻就钻吧,也不是不让你钻,毕竟有很多缝,可你非要往皇帝的脚趾头缝里钻,这怪不得谁。
时过境迁,一切都成云烟。
郭琏落座,认真地说:“府学出了榜,听闻正学书院也派了人参加,成绩并不理想,不知老院长如何看”
方孝孺微微皱眉,坦言:“正学书院本只想安心做学问,这些年来也确实如此。只不过,学问的落点终究是在传承两个字上。若我教导出来的弟子不能成为先生,无法进入私塾、社学、县学,乃至府学、国子监任教,那这学问并断了传承。”
“没有传承的学问,和死去的学问没有区别。故此,我决定开书院,让正学书院的弟子通过府学考试,取得进入国子监的资格,他日能借这个身份,进入府州县学与社学传播学问。只是正学书院教学专儒学,缺乏对杂学的修习,整体分值低也是可以理解。”
郭琏看着方孝孺,头微偏左,轻声道:“看老院长的意思,还不知正学书院在儒学单科考试中也失利了吧”
“什么”
方孝孺难以相信,看向廖铭。
廖铭低头,从袖子里取出一份文书递了过去。
方孝孺展开一看,几乎昏厥,林嘉猷、廖镛等自己引以为傲的弟子,竟在儒学考试中也没拔得头筹,别说头筹,就连前五十都进不去
郭琏叹了一口气:“老院长不用怀疑判卷的公正性,府学判卷有安全局、监察御史、府衙、府学、私塾先生等共同参与,若不是正学书院参考太过突然,想来正学书院的先生也会参与其中。出现这样的结果,绝非是有人刻意偏袒,我猜想,是因为正学书院的弟子已不善策问”
方孝孺心头很是悲伤,辛苦耕耘浇灌结出的果子,竟是干瘪的,用不了的。
多年付出,所为何故
到底,我还是错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