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朴酷文学>其他类型>非洲创业实录> 第722章 人员再培训

第722章 人员再培训(2 / 2)

毕竟现在东非德语已经普及了,德语教育的价值也就下降了,而他们又没有其他工作的经验。

div css=&ot;ntentadv&ot; 恩斯特:“语言教师虽然距离真正的教师有一定差距,但是基础还是不错的,他们很多都是当初在德国上学,为了普及东非德语而中断学业的人,所以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先在本土高等院校接受短期培训,然后再出国留学,未来在进入东非其他领域实现再就业,这样也能对东非的高文化人才进行一个有效补充。”

正常接受东非教育体系的人才培养周期是很漫长的,光是义务教育阶段就长达十年之久,所以这些已经在东非教书多年的教师就处在很尴尬的境地。

让他们再长时间学习,就有些为难他们了,毕竟和普通学生相比,他们年龄太大,所以只能先塞入东非的学校土里培训,然后再赴欧留学。

虽然有些仓促,但是他们的基础可比日本,远东帝国的留学生好的多,首先就是没有语言障碍,其次在东非的教书经历,让他们的文学功底不错,而且年龄越大,也意味着更容易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东非可不是把他们一脚踢开,而是给他们提供继续学业的机会。

当然,恩斯特也不可能把这些人直接抛弃掉,语言学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移民进行文化舆论宣传。

所以这些人的“思想觉悟”在东非绝对是最高的群体之一,而且语言教师很多都是孤儿出身,是黑兴根王室给他们提供了早期的生活保障,还有学习机会。

本来当初按照恩斯特的想法,这些人是走德国正常学习渠道的,但是东非扩张太快,打乱了节奏,本来需要几年培养的人才,全部变成了几个月时间的速成型人才。

现在让他们回炉重造,也是弥补当初的遗憾,只不过这一点需要东非政府协调,尤其是东非每年政府留学的名额是有限的,好在这几年东非本土陆续建设了一批高等教育院校,可以先把他们塞到这些学校里,再慢慢安排。

“往欧洲地区留学,人数终归是有限的,这几年德国和奥匈帝国兴建的私人高等教育学校不少,我们倒是可以和他们谈判,不过效果恐怕不会太理想,毕竟这些学校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而且收费问题也不统一,需要专业的团队鉴别后再谈判塞人,这恐怕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恩斯特:“放手去做就好了,出国留学是一个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而欧洲的教育本来就需要鉴别,现在有一些资本家专门开设‘野鸡大学’来招收落后地区的学生,如果我们东非不重视,恐怕也会上当受骗!”

说这话的时候,恩斯特是一点也不脸红,实际上在欧洲德意志地区开设“野鸡”学校最多的就是恩斯特本人。

可以说是他开了这个坏头,顺带着整个德意志地区的教育风气都变差了,这还是当年为了赚取日本等国家留学生学费想出的馊主意,但是却极其成功。

那些人主要还是吃了对欧洲不了解的亏,加上黑兴根财团主动在远东地区投放广告,想不上当都难。

其实这一点连东非政府都上过当,还好黑兴根财团的工作人员和恩斯特上报了这件事,不然就真闹笑话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