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回乡前夕
距离春节越来越近,李建昆他们回老家的归期已经定下。
趁着余下这几天,有些必要之事还得办下。
白雪皑皑,大地银装素裹。
上午,李建昆徒步到海淀小镇的邮电局,往南方和港城挂去几通电话。
经济倒春寒对南方的影响倒是不大,那边一切有条不紊地运行着。
中英街愈发繁华,阿昌今年不仅售卖农副产品,铺子里还引进一些日用品,像纯棉毛巾、硫磺皂和瓷碗等,这些在港城也挺受欢迎。
花茶大队的翻版磁带厂,可以说关起门来低调发展,去年给大队添置一辆手扶拖拉机,给每位社员派发十元新年红包,今年照例有安排。全大队没人希望它垮掉。
高第街仍是全国最出名最红火的商品集散地,每日客流如织,走长途贩运的大买卖不太好做,背包客却是不减反增。两间铺子一年到头都很忙碌。
慧阳ttk家电那边,现在可谓资金充裕,正在紧锣密鼓研发下一款产品——座机电话。以应对不断冒出的其他空白磁带厂带来的竞争压力。
在与港城那边联系时,艾菲告诉李建昆两件事:
其一,公司楼上的昆竹投资公司的黄大小姐,很生气!说他竟敢一整年不露面,再次扬言要吞掉他在昆竹公司的所有钱。
其二,杰克来讯,马上要过来进下一批货。
李建昆交代道:“让他还是把钱存进我瑞银户头吧,带回执单过来。”
不仅是杰克,龙刀厂还有两个经销商,李建昆都是让他们这么干的。
没辙啊,大笔外汇假如带到内地,眼下这阶段,再想拿出去相当难搞。放在港城无疑方便不少,无论是想拿进来,还是投资,随时都行。
离开海淀小镇后,李建昆又徒步来到龙牌刀具厂,从林敬民手里取走一堆账本账册。
对对账,盘下一年收获,这是他每年年终的头等事情。
同时嘱咐老林,年底如果有外商过来,去找沈红衣做翻译。自家媳妇,倒不必客气。
六尺巷的王宅里,今儿没人替李建昆数钱,偌大的宅子里只有他一人。
他有这边的钥匙。
山河去了二环里的鲁家,想把人家闺女大过年的给“拐走”,不得好好补偿一番,请个假?
该说不说,密室中的钱,乍一看,还真不少。不过想起脑子里的芯片事业,李建昆又觉得自个穷得要死。
他一人手点废掉,今儿都甭想点完,索性拿根裁缝用的木尺子,一摞摞摆好,量量了事,大差不会差。
1981年总体来说,暂安小院的三间铺子没赚到什么钱。
李建昆提高了店长的分红比率,到他手上的,三家铺子加一起,将将过十万块。
茶花大队的翻版磁带厂,和高第街的至尊音乐,算是一个单位。持续输出,每月能有十万左右进账,全年拢共净收入一百三十七万,零头不计。
中英街的铺子小打小闹,不过倒也收上来近五十万港币,全按当时市场汇率,兑给ttk家电,这部分钱李建昆倒是拿回来,总计约十三万。
最来菜的,还要数龙牌刀具厂。
如今李建昆的瑞银户头上,静静躺着约一百万美金,年底三个经销商大概率都会囤批货,至少又有几十万美金入账。当然,这些先不论,眼下已是1982年。
所以1981年,他的收益即为:
人民币一百六十万。
美金一百万。
实际上是不止的,投出去的那些,他没算。譬如准备创建华夏硅谷公司的那一笔。
他计算的,只是现在落进他荷包里的。
算上他之前的存款,除去开支。如今这间书房密室里,一共有约三百万软妹币的现金。
另外他瑞银户头上,还躺着港币和美刀,各一百万。
这就是他手上的全部现金流。
——
娘娘庙胡同,李宅。
“咯吱!咯吱!”
道路积雪,李建昆深一脚浅一脚回到四合院时,天色黑透。
刚进院门,便听见北厢房里传出欢声笑语。
循着声音摸过去,二姐的闺房里可热闹,三魔头……呸!时尚三巨头齐聚,外加一个小王。
布艺沙发上,木茶几上,水泥地上,撂着不少崭新商品,显然是二姐和许桃今儿去二环里的战果。
“姐,我就问一下,这件新娘红的袄子,你买给谁的?”
李建昆跨过门槛,手指着布艺沙发一角问。
“咱妈!”李云裳笑嘻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