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朴酷文学>其他类型>重生:我的80年代> 第958章 工人村

第958章 工人村(1 / 2)

在铁西区几天逛下来。

李建昆的心情越来越好。

这和103厂没关系,那边还是上回去过的一次,这几天什么也没有改变。

原因在于,他此行的目的是过来找一棵树,竟意料之外地发现了一整片森林。

铁西区这个地方,从事设备仪器制造的工厂特别多。

并且都是有过军工制造经验的、底蕴深厚的老牌厂子。

早前在特区,李建昆和林兰瑛聊天时,后者估算过,倘若想将半导体设备仪器这个领域发展起来,先假设联合一些科研机构,都能将技术攻关,让仿造成为现实。

那么林兰瑛女士认为,或许还要通过联营的方式,兴建上百家制造厂。

借助全国的资源。

李建昆现在觉得,铁西区这个革命老工业区的代表,至少能解决一半的问题。

省得东奔西跑,全国寻觅。

产业链内的工厂集中在一起,也有好处。

不过,即使铁西区的相关企业这么多,103厂仍是其中的佼佼者。通过这几天打探到的信息,这一点必须承认。

好的技术,意味着过硬的产品质量。

所以这家厂子,李建昆也不想放弃。

晌午时分。

李建昆、冉姿和富贵兄弟四人,一起来到铁西区内仅剩的一个、他们还没有涉足的区域——

工人村。

至于陈亚军和金彪,被李建昆轰走了,让他们去干自己的活计。

伏尔加轿车暂时征用。

车窗外面是一個大型综合社区。

共有五个建筑群,一百四十三幢住宅楼。

规划整齐,井然有序。

所有楼房都一个样式,是那种苏联流行的“三层起脊闷顶式”住宅。

屋顶有四个坡度,建筑材料为红砖、红瓦。

这些住宅楼呈街坊围合的结构,中间是绿化地带和公共活动空间。

冉姿打量着窗外说:“像个镇子一样。”

李建昆这几天没少做功课,给她科普道:

“这里是建国后最早建设、规模最大的工人住宅区。

“当时这个工人村,可不是谁想住就能住的。”

“哦?”冉姿被勾起兴趣,侧耳聆听。

作为在港城出身、在漂亮国长大的孩子,内地的很多事都让她感到匪夷所思。

这种不可思议的现实,可比故事有吸引力多了。

李建昆缓缓说道:

“这里的第一批住户,入选标准极其严格,要不然根正苗红,要不然是劳动模范。

“在那个年代,这里的生活绝对是普通人望尘莫及的。

“不仅提前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自来水、煤气、暖气也全部有配置。

“楼内有‘大合社’,相当于现在的供销社、超市。

“配套的幼儿园施行‘长托’,孩子们由国家供应细粮和牛奶豆浆。

“楼下有摩电车直达市中心,小区附近有劳动公园和动物园,里面甚至还养着老虎。

“可谓一步登天。

“可以这么说:那个时候,人们向往的社会主义是啥样,铁西工人村就是啥样。”

冉姿再次望向车窗外。

她看见一些楼房上悬挂着招牌,有工人村小学、小卖铺、粮站、邮局、储蓄所……

“即使是现在,这地方也比许多地方都要好啊。”

她指的是内地,这两年跟随老板东奔西跑,去过不少地方。

三十年前,人们能住进这里,确实好比生活在天堂……

冉姿忽地咂舌问:“住在这里都是工人吗?那时候不是刚建国、百废待兴吗,工人待遇这么好?”

李建昆笑笑说:“当年有一句话,叫‘工人阶级领导一切’。”

冉姿挠挠头,好像也曾听说过。

李建昆忽然指指天上:“如果坐飞机从上面俯瞰,这些建筑刚好组成‘工人村’三个大字。”

开车的张贵睁大眼睛:“这么讲究?”

李建昆:“苏式工业化风格的宏大美学。”

伏尔加接近一片中心区域,吸引来不少目光,张富突然指向窗外:

“这里的工人,现在生活应该不算好吧。”

循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一幢楼房底下,有家食品公司的铺面,门口用木板子支起几个堆头,上面摆放着各类蔬菜。

已经卖得七七八八。

但仍有一群大妈围聚在旁边。

不乏人从地上拾起一些泛黄的菜叶,好生放进挎在手臂上的编织篮中。

“这几天咱们也看到,多半工厂都没什么业务,厂子无法创造利润,上面能保障工人的基本工资就算不错了,福利奖金……难。”

而且会越来越难。

往后工资都未必能按时发放。

铁西区这里的现状,只是全国许多工业区、工厂集体的一个缩影。

从这个年代走过来的人,没人能忘记两次大规模的下岗潮。

李建昆对开车的张贵说:

“找个地方停下吧,咱们走过去。”

四人刚下车,从四面八方哧溜围过来一群熊孩子。

他们既对伏尔加好奇,也对这四个金贵人好奇。

“你们是大领导对吧?”

“一点不像,哪有这么小的大领导。”

“这车好高级啊,我们八厂的厂长都坐不上。”

“这阿姨真漂亮。”

“你会不会说话,要叫姐姐,小心她揍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