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不识字的年轻人也不甘落后,他们各自在心里打着自己的&ot;小九九&ot;:&ot;盲人说鼓书、唱山歌都不是听来的么,我们就不能&ot;
那些上了年纪的小伙子心情更迫切:&ot;我那二小子还没媳妇呢,如果……&ot;
玉兰大姐好像猜透了人们的心理,只见她往高处退了两步,将篮中仅有的十本《普门品》一起拿在手里说:&ot;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诸位不必争先恐后,小女担保心诚者人手一本。&ot;说完将《普门品》向空中一抛。
那《普门品》出手之后,以一化十,以十化百,以百化千,纷纷扬扬雪片似的飘下来,正好每人都得到了一本。
玉兰大姐说:&ot;列位听了,凡一夜之间背得一字不差的,明天一大早在这大枫树下面试。&ot;
众人一听这话,不敢久留。立即像戏院子里散了场似的一哄而散。
玉兰大姐正准备走,突然发现一位老太婆跪在面前,嘴里不停地说:&ot;大姐行行好。&ot;
玉兰大姐连忙将老太婆扶起来,问她这是为什么。老太婆说,“在一千多围观者当中,我是唯一没有得到《普门品》的。我是个寡妇,人称马氏,只因家道贫寒,儿子马郎已经二十多岁了,既没读书也没娶亲。马郎是个打鱼的,今天一大早让我上街卖鱼时,顺便带个鱼篮回家装鱼。临走时还再三叮咛,‘那鱼篮既要小又要巧,莫怕贵!’我卖完鱼,老远就望见鱼篮大姐手里的那个小巧玲珑的篮子。正要上前问她卖不卖,就听见鱼篮大姐的那番自我表白和后来发生的事儿……”
马氏认为自己比谁都诚心,没想到偏偏漏掉了她一人,为了不当面错过良机,马氏一直等众人散去后,才跪在玉兰大姐面前,求大姐赏一本《普门品》,让她带给自己的儿子马郎。鱼篮大姐听了马氏的哭诉,二话没说,只见她将那空空的鱼篮往马氏的手里一塞,转身就走了。
当马氏回过神来去追她时,玉兰大姐早已消失在人流之中。
第二天清早,有三百人前来应试,其中竟有五十人能一字不漏,从头到尾地将《普门品》背诵下来。
玉兰大姐十分为难地说:&ot;有道是一女不许二夫,何况你们有五十人呢。如果其中有不怕吃苦不嫌麻烦的,我这里还有几本《金刚经》,你们不妨带回去一试,明天一早再来,如果有人能全文背出,小女绝不食言。&ot;
有幸闯过第一关的小伙子们无不跃跃欲试。
他们听说还得再背《金刚经》,虽然大多数面有难色,却没有一个打退堂鼓的。
鱼篮大姐今天虽然没有提鱼篮,却仍然像变戏法似的变出了五十本《金刚经》,每人分了一部。
第二天清早,五十个小伙子仅仅来了三十人,面试结束,仍然有十人背完了《金刚经》。
玉兰大姐惊得好半天不知说什么好。最后还是那个人主动提出:&ot;不妨多背几本。&ot;
玉兰大姐觉得有理,连忙拿出十套七卷本的经分别交给十人,约他们三天后在老地方面试。
第四天上午,只有三人前来应试,玉兰大姐好奇地一一询问了三个人的家境和身世。
三人中有两人出身书香门第,十年书,一个读了八年零四个月,奇怪的是竟有一个自称目不识丁。
鱼篮大姐半信半疑地问他姓甚名谁,家住哪里,家里还有些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