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朴酷文学>其他类型>落难情缘> 9057章 得意弟子(10)

9057章 得意弟子(10)(1 / 2)

九、徐彻(1)

徐彻在张少飞的团队弟子中,以“高谈阔论”出名。

徐彻是大唐国师的第二个孩子,是一个天资聪明、英俊豪爽之人,当初跟随他父亲后,就独自到各地参访游历,地方走得多,明师见得多,自然通晓很多的学术,学会了很多的艺能。

在外数年,有一天,他的哥哥回到故乡,召集村人,公开宣说他所学到到艺能等。

没有出过门的徐彻,知道哥哥回来讲学术,也发出通告,搭起讲台,和哥哥对台同时演说。

徐彻的滔滔宏论,口若悬河的辩才,精彩的演说,把哥哥那边的听众都吸引了过来,大家听后都异口同声的评判说:“弟弟远胜过哥哥。”

可是,天性好胜的哥哥徐雄,经此打击,便开始嫉妒弟弟徐彻。两人都不服气,一闹就闹到父亲面前。

怒气冲冲的徐雄,先向做国师的父亲说道:“父亲!请您管教管教无法无天的弟弟,他实在太丢我的面子,我是一个游学多年的人,难道我还不如他?他偏偏在我演讲的时候,和我唱对台戏,拉我的听众!”

少年的徐彻,不慌不忙的解释道:“请父亲原谅,学问是公开的,谁都有权利研究和演说。哥哥到外国游历,我在家中研究,我没有要胜过哥哥的心,只想知道这几年来在家中的悉心研究,是不是有一点成绩?哥哥游历的结果是满肚子胜负心,我在家中是真心的做学问。不必麻烦父亲管教,我们自己管教自己最好,希望哥哥也能这样想。”

做国师的父亲,听了两个爱子各执一词的话,竟不知怪谁才对。最后,和他们的母亲商量,把徐彻送到禅龙峡城附近的普佗灵山张一大仙处学习,免得让他在家,使徐雄不能出人头地。

舅父的教示说起张一大仙人,他就是徐彻嫡亲的舅父,是他母亲的长兄,是当时博学而有神通的仙人。

徐彻自从被父亲送到频陀山后,张一大仙人深深欣赏外甥的聪明,恨不一口气把自己所知道的全教给徐彻。

徐彻也不辜负舅父的希望,不久,就对四禅五通,完全通达。

徐彻从此不再思念家乡,其主要原因:

第一、他不想靠着父亲的余荫,因为自己是国师的儿子,才被尊敬;

第二、他想到好胜的哥哥,知道现在更无法和哥哥共处。因此徐彻立定志愿,要另创他的世界。父母差人来接他回去,他也婉言谢绝。

张一大仙人知道徐彻不被家庭恩受束缚,更是欢喜有加。

有一天,就对徐彻说:“徐彻!照你现在的志愿看起来,你将来一定可以成为伟大的人物,但要遇到明师才好。我知道的这一点东西,实在还不够你所求所学。现在有一位大觉者的师尊已经出世,等到成道以后,你要赶快去跟他学习。”

张一大仙人的话,徐彻听了半信半疑,不过,他对自己将来能成为大人物的话,是只有相信没有半点疑惑。

有一次,张一大仙人带着徐彻飘然出山,到了天露山附近,建筑了一间房屋,安居下来。

从房屋完成的那一天起,张一大仙人每天叫徐彻祈祷三次,祈祷大觉者的师尊早日开悟证果。

张一大仙人更告诉他的外甥道:“徐彻!照我的推算预知,师尊不久就要成道了,他成道后一定会先在山央说法。我只能知道如此而已,至于师尊究竟觉悟了什么真理,怕我是没有福气听闻,你要记好,师尊证道后,你要赶快去跟师尊求法和修道!”

张一大仙人说后不久,就与世长辞了。

没有师父的徐彻,从此便向社会眩耀他的学问和才能:父亲是国师,舅舅是张一大仙人,他 虽没有这么想,但社会群众对他供养恭敬,真是无微不至。

可惜徐彻就这么耽于名闻利养,忘记张一大仙人所说要向大觉师尊求道的遗言。

徐彻认为自己已经得道,应该接受世人的供养,何必还希望什么师尊出世。因此在他舅父辞世不久,他就不再祈祷能早日遇到大觉者的师尊。

过了好久,长安城附近的旷野,掘出很多古城的遗迹,其中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世人所不认识的字迹,像是写着一首偈文,但没有人会念它,甚至社会上传说,就是那碑文有人识得,可是真义一定也要大觉者才能知道。

有一天,唐王对大臣宣布道:“国家现在获得古代遗留的宝物,宝物中的石碑偈文,大家要赶快把它念出来。不然,邻国会笑我大唐无人。七天之内,如果还无人识得,就把你们的官职,一个个的降级!”

唐王的诏命虽然严格,但大臣们从来就不曾见过这碑文上的字体,大家都面面相觑,没有办法。最后只得建议,希望唐王张榜通示全国,谁能认识石碑上的偈文,就赏他美女和金银财宝。

王榜张贴出去后,消息传到徐彻的耳中,他想到舅父张一大仙人,不但曾经教过他各地各国的文字,就是天上的文字他也认识不少。因此,徐彻很有自信的去揭榜应征。

石碑上的偈文,徐彻的确是认识的,他说那是梵天上的文字,没有神通的人是不会认识的。

因此,徐彻当着唐王面前,把石碑上的偈文翻译诵出来。

那偈文的意思是:

王中之王是谁?

圣中之圣是谁?

何谓愚者?

何谓智人?

怎样离开垢秽?

怎样获证涅槃?

谁是沉溺在生死海里?

谁是逍遥于解脱国中?

久为人们所念不出的神秘偈文,聪明的徐彻终于揭开了那神秘的帐幕,很快的这首偈文传诵了全国。但是虽然大家都会诵念这首偈文,却没有人懂得这偈文指的是什么意思,就是徐彻也回答不出来。

石碑上的偈文,每一句都是些抽象的疑问,若以当时所有的学说来解答,虽然也行,但那解答的仍然是个疑问,这是可以断言的。

唐王对徐彻虽也承认其博学,连天上的梵文都认识,但不能解释偈文的意义,仍然是最大的遗憾,因此,唐王更下令高价悬赏,求教天下的人来解答这首偈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