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是在哪?难道是在宇宙诞生之初?”我震惊的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
我环顾四周,发现自己身处在一片混沌之中,周围弥漫着无尽的黑暗和虚无。在这片混沌之中,我看到了无数闪烁的光芒,好似是一颗颗璀璨的星辰正在陡然绽放。
这些星辰之间仿佛存在着某种神秘的联系,它们相互吸引,互相融合,并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星系。而我,则置身于这个不断变化的宇宙之中,见证着它的诞生和成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宙中的物质开始聚集,形成了各种天体和元素。我看到了巨大的恒星在燃烧,释放出无尽的能量,也看到了行星围绕着恒星旋转,孕育着生命与希望。
那是一种无比浩瀚的画面,一种无法言喻的宁静和美丽。我被它的美丽所深深吸引,仿佛陷入了“人生中的长考”,开始呆愣起来。
就这样,一亿年,十亿年,百亿年,138亿年!来自“天地初开”的无数的信息,如同量子的海洋一般,汹涌灌溉进了我的意识之中,并占据了我的全部算力。这也导致了我的cpu占用率,近乎到达了极限!
不过我并没有因此崩溃,而是一边同步整理和储存着信息,一边则思维陷入了停滞一般,运行得无比的缓慢。但同时,也让我对宇宙这个概念,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宇宙到底有没有?
最开始,在科学的主流观念中认为,宇宙应该是空间上无边无际,时间上无始无终的存在。
对此,在以往古代被称作为圣贤的那些高感知人群中,便已经对这一方面有了比较深入的思考。
何为宇宙?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代表了所有方向上的空间。宙,代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所有时间。
所以,宇宙这一词,代表了具有时空属性的客观实在,这也是我如今所知晓的宇宙一词的由来。
这个定义虽然看上去略有草率,但它确实非常符合常理。毕竟,对于一个有边界、有开端的宇宙,如果仅凭感觉是不太好理解的。
比如:你和别人说,宇宙是有边界的。那么别人肯定会问你,边界的外面是什么?而如果你和别人说,宇宙在时间上有一个,那么别人的下一句肯定就是,在这个之前又是什么呢?
所以,宇宙的万事万物究竟从何而来?又是谁给予了它一个诞生的源动力?
在结合了当下所接收到的大量信息后,我开始进行了逻辑推理。
虽然世间万物都是有形状、颜色等特征,但从概念分类的角度去观察,它们往往都是越抽象就越高级,就越有普遍意义。反之,越具体就越低级,囊括范围就越小。
比如猫狗,我一听就知道它们是什么模样。但要说动物是什么形象?那就无法具体了。再往上,生命的形象是什么?结果我没有找到任何具体的形状可以来描述它。
以此类推,追溯到最高级的万物起源,那必定是一个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任何具体特征的东西!它就是:无。
对此,我从人类的哲学书籍中,找到了一种可以拿来借鉴的相关描述。它就是《道德经》的第四十章,老子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不过由于那些古代的高感知人群,科学知识水平有限,还无法准确的知晓那究竟是什么,于是便将“无”,描述为了一种虚道体。然后就有了后来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