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赵小禹赶早出发,背着行囊,步走去了公社。
他约好的人是陈慧,一起坐车到县里,陈慧去上学,他去打工。
太阳还没出来,街道尚未苏醒,秋天在悄悄地渗透,空气丝丝地凉。
一块挂着“河蒲汽车站”的牌子下面,停着一辆老旧的大巴车,司机还没来,车门还没开。
赵小禹将装着行李的黄提包放在地上,自己坐在上面。
黄提包里装着一些生活和学习用品,住宿的物品学校提供,当然这只是针对真的学生而言。
一辆自行车骑了过来,是陈子荣带着陈慧。
陈慧跳下车:“九哥,大哥要把咱们往学校送呢!”
赵小禹暗叫一声不好,奶奶的,还是要露馅了!
陈子荣笑道:“小禹,祝贺你!”
赵小禹尴尬地笑笑:“大哥,你不用往学校送我们,我们这么大的人,丢不了,再说你骑着自行车呢,怎么坐班车?”
“自行车锁在这里就行,我下午就回来。”陈子荣搂着赵小禹的肩膀说,“我一直想看看高中校园是什么样的,一直没机会,今天正好沾沾你俩的光。”
赵小禹想起陈子荣曾说过,他当年很爱上学,但因家境不好,上到初中就被迫退学了,也许进入高中校园是他的一个梦想,有了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赵小禹就无法阻止他了。
乘车的人陆陆续续来了,大多是要去县里高中报到的,有几个是赵小禹和陈慧的同学,有的由家长领着,有的单枪匹马。
赵小禹这时才知道,河蒲中学今年的中考升学率创造了新高,有六个人考上了县一中,考上三中的也有十几个,还有的考上了二四五中,和职业高中。
这对赵小禹来说,是一个遗憾,他的成绩始终在年级三四名之间徘徊,按照这个名次和比例,上县一中是没问题的,这曾是他的梦想,也是高老师对他的期望。
可惜,人生不能回头。
不过他很快就释怀了,就算拿到了县一中的录取通知书,难道真的要去上吗?难道真的不顾孙桂香的死活吗?
三年高中,四年大学,七年时光,四个孩子,一个赶着一个,何时是个头?
那样反而更纠结,倒不如这样来得痛快,一场车祸替他做了决定。
同学们得知赵小禹考上了三中,都称赞不已。
“你少考了一门课都能上三中,要是全考了,那妥妥是一中啊,说不定还能考上市一中呢,那可是全省排名第一的高中,每年都要从农村选拔几个成绩特别好的学生。”
赵小禹自知不可能考上威名远扬的市一中,毕竟像金海和祝先锋那样的特异人士都没能考到那里,但这不妨碍他心安理得地接受同学们的赞扬。
珍惜机会吧!他在心里说,等到了学校,很快就会真相大白,你们想赞扬也赞扬不成了。
他不怕被同学们知道实情后嘲笑他,只怕被陈子荣知道,在这个武林高手的大哥面前,他不想表现得软弱。
司机来了,车门开了,人们一拥上了车
各自坐定后,还在讨论着中考的事,车厢里混混吵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