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区区两句话,可曹昂的心中却是百转千回,算计了无数,并在瞬间做出了对自己最有利的判断。
荀攸见了,也不得不赞叹曹昂的睿智和心胸。
很多时候,能想明白一件事的人不在少数,可面对错误,认错和改正的毫不犹豫的人,却不多见。
尤其是曹昂这种真正的上位者,荀攸也不得不用一个“贤”字来形容曹昂了。
面对曹昂这一拜,荀攸未敢受全礼,赶紧侧过身子,回了一礼。
这时曹昂直起身子,对着荀攸说道:“公达,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事已至此,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公达觉得我该如何弥补之前的疏漏?”
荀攸乃言道:“将军当写一篇好的檄文,传檄各地,让天下人都知道将军对于迁都一事的态度。”
“这个简单,交给陈孔璋(陈琳)便是。”
有陈琳在,曹昂从不担忧写文章的事情,毕竟他可是一篇《讨贼檄文》,骂得曹操连头风病都好的人。
陈琳自从和荀攸一起投靠曹昂后,被任命为主记室,为记室署长官,是曹昂的御笔文人。而且陈琳是徐州人,在幕府之中,更是混得如鱼得水。
眼看檄文之事解决,荀攸又言道:“将军当率兵赶往酸枣。”
“出兵啊。”
对于这一条,曹昂有些犹豫。
出兵问题曹昂考虑了无数遍,每一次都是不妥。以曹昂的身份,若是亲自参与关东联军,地位肯定不能在袁绍之下,但也没法在袁绍之上。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面对董卓,若想得胜,曹昂必倾巢而动,至于关东联军,各怀鬼胎,不扯后腿就好了,肯定指望不上。
此仗若赢,杀了董卓,局势不过是兜兜转转又回到去年的样子,胜利果实很难落到自己的手中,曹昂不愿意;可此仗若不胜,曹昂又恐损了自己的威名。
战神这个名头,树起来困难,可扑倒,却不过一瞬的事情。
于是曹昂便言道:“公达,我的身份,不合适参与此事。讨伐董卓可以,可起兵之事,终究是造反。”
荀攸却言道:“除非将军出兵,单是一篇檄文,不足以彻底表现将军的态度。”
就像朱儁也反对董卓,可是朱儁并未真正参与到关东联军之中,因此并没有几人知道朱儁为大汉做的贡献。
军队是态度,是话语权,也是让别人尊敬的保障。
曹昂听了,沉默了一会,却仍是说道:“不成,我若去了酸枣,我和我那岳父,谁为主,谁为从?”
名分问题很重要,这关系到二人以后的对位问题。袁绍虽然是曹昂岳父,但官职不如曹昂,官场上见到曹昂,仍要先行礼,曹昂面对袁绍,就有心理优势,往后不管怎么排位,都在袁绍前面。
可是这一次曹昂若成了袁绍的下属,不仅心理优势没了,对位优势也不再拥有。
为何官渡之战,曹操面对袁绍,气势上被压制,就是地位原因。曹昂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曾经也是袁绍的一条狗。
荀攸听得这话,倒也发现了这个问题。
“主公若是不便前去,倒不如委一大将,打着主公的名号前往酸枣,而主公则以北上抵御青州黄巾南下的名头避开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