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除了要有个名正言顺的理由,还要让曹昂接受。否则曹昂若不愿意,虽然不可能跟他来抢,可势必会生出乱子。
许攸听了,立刻笑道:“子修乃是明公之婿,如何会亲刘虞而远明公。明公只要去信一封,诉之刘虞之迂腐,子修必然理解明公。”
袁绍点点头。
既然曹昂能主动将传国玉玺交出来,说明也不是太在乎传国玉玺。袁绍自信算是曹昂长辈,能说服对方。
袁绍等人,就这么留下了传国玉玺。
不过这种事也瞒不了别人。虽然袁绍扬言担心“大司马为董逆蛊惑,贸然交出传国玉玺,遂暂代保管,”但世人是否相信,那就难说了。
而且袁绍手握传国玉玺,让世人也羡慕的紧。
尤其是袁术,自认为兄长袁基死后,他便是袁家的继承人,因此对袁绍颇为不忿。袁绍成了联军盟主,又手握传国玉玺,稳稳压他一头,这让袁术更无法接受,兄弟的感情几乎到了破裂边缘。
而此时在洛阳的董卓,更是怨怒的很。
传国玉玺落在袁绍手中,让董卓生出一股危急感。为了振奋士气,董卓立刻集中主力,从小平津偷渡黄河,突袭联军驻扎的河阳津。而河内郡太守王匡误以为敌军会从平阴县(治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北,即后来的河阴县,与山东省平阴县非是一地)渡河,因此一直死守河岸,为董卓军前后夹击,全军覆没。
这一战大大挫伤了联军士气。
袁绍为了报复,乃将之前扣押的前往河内劝降的执金吾胡毋班、将作大匠吴修、越骑校尉王瑰等人全部处死。
胡毋班、吴修、王瑰等人皆是一时名士,胡毋班、吴修二人更是出身兖州大族。袁绍此举,使得联军内部,尤其是兖州诸军,跟袁绍越发离心。
不过袁绍也顾不得兖州诸军了,他忙着拥立刘虞的事,而且焦头烂额。
曹昂上了一道《请奉大司马刘虞监国》的文章,刘虞当然拒绝了。监国素来是太子做的事,他可不愿让人以为有等夷之志,落个僭视君权的罪名。
曹昂根本不在意刘虞的想法,刘虞一拒绝,曹昂就不管了。
而袁绍这边,却是想着直接一步到位,既然刘虞不做监国,直接称帝也是好的。于是便和韩馥商议“朝廷幼冲,逼于董卓,远隔关塞,不知存否,大司马刘虞,宗室贤俊,欲共立为主。”
韩馥在《三国演义》里是个懦弱之人,主要事迹就是让位袁绍,但韩馥做过御史中丞,又能成为一州之主,如何能是个庸人。
韩馥也有自己的盘算,他在冀州,处处受置,河北世家大族,皆心向袁绍,他眼瞅着已经无法再压制对方。若能拥立刘虞,虽然袁绍会掌握大部分权利,可他联合刘虞,也能与袁家分庭抗礼,所以袁绍的建议一提出,韩馥便同意了。
二人约定之后,袁绍便一边动手说服刘虞,一边给各路诸侯写信,邀请众人一同参与此事。
可袁绍没想到,各方反应跟他想的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