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傕的弟弟李应认为局势崩坏至此,不如率军返回长安。
众将也众说纷纭,皆有退意,就连李傕本人,一时间也犹豫不决,不知是否该退军。
就在这时,李参站出来说道:“大司马,今日若敢言退者,皆可斩之。此时不仅不能退,还要主动出击。”
众人皆是不解,天底下哪有打了败仗还主动出击的道理。
李参乃道:“大司马今日若退,确实可以顺利退回长安,可大司马想过退兵的后果吗?之前放天子东归,还能说受制于郭氾、张济二人合力,不得不为之,可今日若是兵败收兵,只怕整个三辅都会认为大司马已经走向衰败,无力回天了,到时候那些野心勃勃的将领,各地的官长,就会立刻发生动乱。
回到洛阳的天子只要一封诏书,就能覆亡我军。
今日我军乘败而击,虽然不合理,但却是出奇兵,天子绝不会想到我军兵败之后不退反进。
而且天子新胜,又急于赶往洛阳,行军途中,便会失于防备。到时我军便能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则大事可定矣。”
李傕听后大喜,对李参说道:“若非文优,怕是要误了大事。”
李傕下定决心,便对众人说道:“今日乃是我军生死存亡之机,这一战,有进无退,不捉到天子,誓不罢休。”
李傕又派人劝说郭氾、张济,与他一同出击。
如李参所料那般,朝廷军这边虽然有防备,但众人急于东进,再加上新胜,防备很是松散。
按照安排,董承、李乐护卫天子左右,而胡才、杨奉、韩暹、去卑为后军断后,但实际上胡才几人,早就跑到前面去了。
于是众人在李傕一击之下,便溃不成军。
从之前的东涧往东四五十里地都是李傕军的攻杀声,朝廷溃兵之势比之前东涧之战还要严重。
这一战,光禄勋邓渊、廷尉宣璠、少府田芬、御史中丞邓聘、大司农张义等皆死于乱军之中,而司徒赵温、新任卫尉周忠、司隶校尉荣邵、太常王绛也被俘虏,至于天子身边其他随行之人,更是十丧八九。
就在众人要彻底覆灭之时,幸好一支军马从东面杀出,接应住朝廷残军。
来人正是刘备兄弟。
刘备之前背叛曹昂,反攻彭城,兵败之后,便一路西逃,准备去投奔天子。
不过这西行之路漫长,刘备既要躲着徐州部队的围剿,还要收集部队、粮草,壮大实力,因此一直在颍川、弘农、河南等地逡巡,直到听说天子东归,这才引兵向西,正巧遇上了曹阳兵败。
刘备麾下有三四千人,虽然不多,但却是一股生力军,又有猛将关羽,因此奋力杀退追兵,护持着刘协逃到陕县城中。
而李傕眼看走了天子,便穷追不舍,也来到了陕县。
这一次李傕发了狠,不给天子一丁点喘息之机。他也不管名声如何,哪怕穷尽一切办法,也得将天子给劫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