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斌点头,又想起报告提到的栓子,不由问道:“才十七岁,就枪法了得,李智不是在吹牛吧?”
“吹什么牛?”吴刚瞪眼说道:“李智有时喜欢吹嘘,但具体某位战士,他有什么好吹的!”
赵文斌翻翻白眼:“我也就说说,看你直眉瞪眼的,好像我犯了什么大错。”
“哈哈——”吴刚爽朗地笑了:“我就讨厌别人怀疑我的兵,但李智肯定没吹牛,你不是说过那句话,叫英雄出少年么,往后让李智好好培养,我敢打包票,这小伙子前途无量。”
“发现好兵,你的眼就瞪的跟狼似的,不对啊,我是政委,那也是我的兵!”赵文斌瞪眼说道。
“哈哈,那你还怀疑自己的兵?”吴刚又笑道。
赵文斌说不过吴刚,白了一眼,低头,亲笔草拟对夫子山游击队嘉奖令和任命书。
李智却没有高兴,坐在西里山山洞里,与老孟、张大年大眼瞪小眼。
有了枪,游击队首要做的便是招兵。之前,不管李智还是老孟,都信誓旦旦地说过,咱有多少枪,就能招多少兵。现实却打了脸,偷袭马街据点,伏击追赶伪军,如此大的胜仗,很快传遍整个山林,也会吸引年轻人。不曾想,前来报名参军的只有寥寥六人,还是堡垒村的青年。
痛揍了二狗子,山里百姓很高兴,但就是不愿意加入游击队,究其原因,起初王志先以为,各村都在流传,鬼子会进山报复,怕连累家里人,所以都不敢报名。
这个说法不对,山民连死都不怕,还怕这个?老孟抽着旱烟袋,慢悠悠地否定了王志先说法。
的确不是这个原因。自从鬼子来了,山里百姓都自发组织抵抗这些坏蛋,名字也起的乱七八糟,乌山民团,抗日大刀队,还有带有宗教性质的红枪会、九道派……有的已经被鬼子剿灭,还有的依然活跃。
刘芳带着县委干事王志先来了,说了一件让三人惊掉大牙的事,有一伙子自称忠义救国军的家伙,说是他们偷袭马街据点,伏击了进山伪军,很多青年都想参见他们。
忠义救国军?从哪来了这么一伙子人!李智和老孟愣了,张大年跳了起来。